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以水為墨,繪制農村飲水安全新畫卷——達州市水務局農村飲水安全建設成效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8-04  瀏覽次數:521
  十五年風風雨雨,十五年艱苦創業,十五年光輝歷程..........

  十五年來,達州水利人在巴人故里以水為墨,繪就了一幅幅農村飲水安全的新畫卷。

  自2006年起,我市將農村飲水安全納入了水利規劃中,全市共有286.6萬農村人口和26.71萬農村師生飲水安全問題納入了規劃建設。通過十五年的不懈努力,到2019年底,全市共興建集中供水工程4500處,分散飲水工程3176處,全面完成了規劃建設任務。回顧總結我市水利脫貧攻堅中,針對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采取了“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配套與聯網相結合、自引與打井相結合”的“三結合”飲水安全建設模式,大力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為助推全市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主要做法及經驗

  (一)摸清狀況,“三大措施”抓前期

  按照上級主管部門要求,為切實制定我市農村飲水安全建設規劃,局成立了農村飲水安全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專門負責農村飲水安全規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后,針對我市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采取三大措施開展了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一是組成調查組,深入各縣(市、區)摸排調查農村飲水困難人員和飲水不安全人口問題。通過調查和收集相關資料,全市共有286.6萬農村人口和26.71萬農村師生飲水安全問題。二是制定規劃。針對調查成果,切實制定了我市《農村飲水安全建設規劃》和《分期實施方案》,并將《農村飲水安全建設規劃》和《分期實施方案》及時報送省廳,力爭國家項目資金投入。三是及時對接項目資金。針對中央、省對農村飲水安全的項目投入,每年及時報送了農村飲水安全項目投資計劃,并派員不斷向省匯報,對接相關工作,確保了項目資金的投入。

  (二)用足政策,“三個到位”保資金

  我市在積極爭取中省資金支持的基礎上,督促各地政府切實承擔主體責任,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和利用金融優惠政策,多元化、多渠道足額落實建設資金。一是上級補助資金足額到位。按照“水利專項資金就是水利扶貧資金”的要求,我市7個縣(市、區)飲水安全資金均未被整合,做到了專款專用。3年來,中省下達的2.37億元飲水安全資金全部用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二是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各地均出臺了扶貧資金整合使用辦法,將扶貧開發部門幫扶和涉農專項資金整合起來,集中用于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等重點脫貧項目上,達到資金整合、政策疊加、事半功倍的效果。2016年至2019年全市的縣級財政投入達到8.513億元,其中:整合財政涉農資金6.413億元。三是融資渠道到位。各地充分發揮縣屬水投公司的投融資平臺作用,利用農發行、國開行貸款籌集資金2.1億元,專項用于支持貧困地區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三)因地制宜,“四個精準”抓建設

  水利脫貧攻堅重在飲水安全。為了使農村飲水安全建設項目既因地制宜又滿足群眾需求和貼近群眾。我市在項目實施中,采取了“四個精準”方式,狠抓項目實施,確保了群眾喝上安全干凈放心的飲用水。一是規劃方案精準對接。各地在深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結合不同貧困地區的具體特點,把水利建設重點同當地發展目標和中心任務結合起來,把夯實水利基礎同解決扶貧重點、難點問題結合起來,對全市“摘帽”貧困村進行了水利需求調查,建立了貧困戶飲水安全解決臺賬,通過村造冊、戶建卡的模式,精準到戶到人。二是幫扶項目精準到戶。各地把貧困地區作為水利項目投向的重點區域,全力保障生活水、高效利用生產水,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水利支撐與保障。在解決貧困群眾飲水安全方面,充分結合貧困地區實際情況。通過村造冊、戶建卡和群眾集中居住和分散的層次,確定飲水方式,采取“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則分散”建設模式,精準到戶到人,全面穩定解決貧困地區群眾飲水問題,大力提高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程度。三是項目推進精準施策。針對時間緊、任務重的嚴峻形勢,各地進一步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大竹、萬源等地按照“程序不減、時間縮短”的原則,對公開招標的飲水安全項目優先財評、優先掛網招標,壓縮前期工作時間,保障正常建設工期;宣漢、開江縣等地建立縣、鄉、村三級建管體系,以鄉鎮為實施主體,采取“一事一議、民辦公助”的方式建設,自主選擇施工隊伍,推動項目建設。四是建設方式精準落地。采取“以大帶小、以城帶鄉、以大并小、小小聯合”的方式,結合新建、擴建、配套、改造、聯網等措施,使項目建設更符合當地實際,更貼近群眾用水需求。大竹、渠縣、宣漢等地采取“區域統籌,集中共建”的方式,興建“千噸萬人”集中供水工程及管網延伸;通川、達川等主城區周邊鄉鎮,采取“城鄉一體,以城帶鄉”的模式,延伸城市飲水主管網輻射城郊農村;萬源市開展“千窖進千家”行動,對集中供水無法覆蓋人口,以建水窖的方式解決。

  (四)建管并重,“四種模式”促發展

  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管護中,我市采取了多形式、多方式、多模式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管護。各地因地制宜、因類施策,建立健全適應本地的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模式,形成了“公司化管理”、“私營業主管理”、“協會管理”、“自主管理”等4種管理模式,對345處“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全面落實了“三個責任人”,有效解決重建輕管的問題,確保了工程建得成、管得起、用得好、長受益。建成7個縣級水質監測中心,對農村所有規模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強化水質衛生學評價工作,加強水質管理,完善水質檢測與監測制度,確保水質達標、水量有保障。

  (五)統籌整合,“城鄉一體”繪新篇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我市各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城鄉供水方式方法,多渠道自籌資金分類推進城鄉一體化供水,逐步改善貧困地區供水條件。通川區經過多年的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實踐,在2019年實施了“城鄉一體化”供水發展建設,開創了供水工程建設新局面。一是整合資源建設環城鄉鎮同城同網供水工程,自籌資金1億元整合環城鄉鎮原7個供水廠,將達州市水務集團新建水廠的管網延伸至該片區,讓環城鄉鎮享受與中心城區“同城、同質、同價”的優質供水服務,統籌解決沿線20余萬人口及招商引資企業供水問題;二是統籌規劃實施北部鄉鎮供水提升改造工程,自籌資金1.6億元,實施北部10個鄉鎮場鎮供水改造提升工程,新改擴建8個水廠,為北部片區10個場鎮及周邊村組11萬群眾提供安全飲水;三是整合項目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三年計劃”,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7000余萬元,新、改擴建集中(分散)供水工程、集中取水點新(改、擴)建集中(分散)供水工程800余處,8.5萬農村人口(其中貧困人口2.4萬)飲水安全得到鞏固提升;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95%以上,農村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

  二、存在主要問題

  (一)專項資金投入不足

  “十二五”期,農村飲水安全專項資金投入主要渠道為各級財政資金,其中政府財政支持方面,中省補助80%、地方配套20%,但 “十三五”期,國家對農村飲水安全投資政策調整,農村飲水安全專項資金銳減地方財政壓力較大,由于資金不足,部分地方只能基本完成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四項指標”基本要求,在水處理工藝的設施投入上普遍存在不足。

  (二)溪溝塘堰水源占比較大并受季節影響

  由于我市地處丘陵山區,因此,全市農村以山泉溪水及小塘堰為水源的占比較大,因其易受季節、周邊環境等影響,在水源保障程度、水質安全等方面易出現不穩定現象。

  (三)水處理工藝有待進一步提升

  由于部分農村供水工程投入不足,部分配套資金未到位,一些地方小型供水工程建設標準不高,未按設計要求安裝凈水、消毒設施,只按傳統的凈化和消毒進行簡單處理,高質量滿足用水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四)工程建后管護機制尚不健全

  管理缺失已成為農村供水工程不能良性運行的明顯短板。全市鄉鎮水廠中私營承包的水廠占比較大,多數私營業主追求短期效益,對日常運行維護投入不足,管理手段落后,導致無法良性發展;多數農村小型供水工程建成后,均移交給當地村社集體進行管理,一些地方未制定有效的管理辦法和制度、未落實專人負責管護,水費收取困難甚至長期不收取水費,吃“大鍋水”的現象突出,導致工程“有人用、無人管”,效益難以持久發揮。

  三、下步工作意見

  (一)積極爭取中央、省項目投入

  準確把握水利部、省水利廳對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新要求,提前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儲備工作,加大向上爭取匯報力度,確保得到中、省更多的項目資金安排。督促各地統籌整合各類扶貧和涉農資金、利用金融貸款資金、幫扶單位幫扶資金等,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確保滿足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資金需求。

  (二)大力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作

  一是堅持“宜集中則集中”的原則,充分利用優質大水源,依托規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采取管網延伸、改造升級、擴容增效等方式,輻射解決周邊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提升供水保障程度。二是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加強水源地周邊環境保護和治理,落實插標亮界、設置隔離防護欄等措施,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三是督促各地對所有集中供水工程按要求配備水質消毒、凈水設施,并加強水質管理,完善水質檢測與監測制度,確保水質達標、水量有保障;對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地建立水質檢測和監測巡檢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讓所有群眾飲用安全衛生的放心水。

  (三)統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效益更加發揮

  會同市生態環境局、市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全面推進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因地制宜地建立水質檢測和監測巡檢制度,著力解決部分地區水源條件較差、工程建設標準不高、工程建后管護不到位、群眾飲水安全不達標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改善全市農村飲水安全狀況,不斷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對“十三五”以來建設的以農村飲水安全為重點的水利民生工程逐村逐工程重點排查,對排查中發現的新增飲水問題人口,全部納入鞏固提升項目加以解決。同時,對“十二五”以來實施的農村飲水安全項目驗收情況進行全面梳理,認真分析各項目竣工驗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采取逐個分析逐個破解的方式,成熟一批、驗收一批、及時交付使用一批,確保項目作用正常發揮。

  (四)更加有力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責任體系

  以縣為單元,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單位或明確管理主體,盡快完善當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和管理機制。對鄉鎮場鎮供水工程,不宜采取工程建成后即轉給鄉政府管理或者承包、拍賣給私人的做法,應由縣級水行政部門作為國家出資人代表實行歸口管理。所有農村供水工程應按照“保本微利、公平負擔”的原則,合理確定水價,強化水費計收。同時,采取縣級財政補貼、水費提留等方式,逐步建立縣級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基金,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20年8月3日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