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北極星水處理網統計,江蘇省近期共推出豐縣城鄉污水處理PPP項目、泰州市姜堰區鎮村污水處理PPP項目、南京市六合區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PPP項目、宿遷市中心城市西南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等四個項目發布資格預審結果或是項目招標公告,這些項目基本上都將在7月中下旬開標,投資都不小,吸引的競標社會資本也都來頭不小,競爭非常激烈。
先來看看這四個項目的大體情況。
一是江蘇省豐縣城鄉污水處理PPP項目。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新建建設規模2.00萬m3/d的城西污水處理廠工程(部分建筑物按4.00萬m3/d一次建成)。城東污水處理廠工程,建設規模1.00萬m3/d(部分建筑物按2.00萬m3/d一次建成)以及配套管網。鎮區合計改造、擴建、新建污水處理廠13處,污水處理總規模0.82萬m3/d,合計配建鎮區污水收集管網43.58km。豐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擬在12個建制鎮及2個街道共計110個村莊建設污水處理站及配套管網。該項目總投資82934.68萬,主要采用BOT、ROT等模式,合作期限為27年。
7月3日,項目發布資格預審結果公告,共有13方社會資本入圍,入圍企業大部分都是建筑型央企或是它們的聯合體,不過也不乏環境企業身影,比如鵬鷂環保牽頭中鐵城鄉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聯合出戰。
二是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鎮村污水處理PPP項目。7月2日,總投資19.6億的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鎮村污水處理PPP項目公開招標,項目建設內容包含姜堰區建制鎮污水治理工程和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姜堰區建制鎮污水治理工程,涉及13個建制鎮,包含主鎮區和獨立片區共計27個。姜堰區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涉及2個街道13個建制鎮241個自然村莊。
該項目合作模式為DBFOT,合作期限23年。這一項目共有7方社會資本入圍,包括江蘇瑞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聯合體,中鐵建重慶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航天凱天環保等聯合體,中核恒通(浙江)實業有限公司聯合碧水源等組成的聯合體,泰州三峽生態環保有限公司聯合體等。該項目將于7月23日開標。
三是南京市六合區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PPP項目。項目總投資206700.19萬,建設內容包括收集系統、主管網系統(包括提升泵站)、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智能化管理設施。項目總體采用BOT+OM模式,合作期限22年。上個月中旬,該項目公開招標,引發4方社會資本競奪,項目將于7月14日開標。
這一項目當時引發了業界關注,一方面因為項目的投資比較大,是超過20億的農水項目,另一方面也因為首創股份和北控水務分別組隊出戰,其中,首創聯合了中建五局第三建設公司,而北控水務則依然跟隨長江環保。還有一點就是,有一家地方建筑公司--江蘇瑞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單獨出戰,這家企業在泰州市姜堰區鎮村污水處理項目也是單槍匹馬。
四是宿遷市中心城市西南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03384萬,項目新建內容主要包括控源截污工程、防洪排澇工程、活水保質工程、生態治理工程、再生水回用工程、智慧水務工程六大類工程。合作模式為DBOT,合作期限20年。項目將于7月22日開標
該項目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吸引了13家社會資本,雖然這些社會資本很多仍是建筑公司,但值得一提的是,環境企業牽頭的倒是不少,比如高能環境牽頭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等組成聯合體,首創股份聯合中鐵四局等組成聯合體,鵬鷂環保聯合中冶建工等組成聯合體,北控水務聯合中國建筑等組成聯合體,與此同時,碧水源、國禎環保、北排集團也分別作為其他聯合體成員出戰,這個項目中,環境企業的出鏡率可謂很高了。
大致總結一下:
這些項目都是十幾二十億、甚至30億的治水大項目,其中三個項目以農村污水治理為主。投資額大,打包的內容也很多,新建存量的污水處理廠、村鎮污水治理、水環境治理等都有囊括,四個項目涉及的商業模式也非常多,BOT、BOT+OM,DBFOT等模式都有采用,其中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鎮村污水處理PPP項目采用的是DBFOT模式。而且每個項目的競爭都非常激烈,有些項目通過資審的社會資本方都多達十幾家。
此外,這些項目吸引的競標單位很多都是大來頭,除了一貫的基建型央企的狂歡外,環境企業的身影變得多了起來,不管是作為聯合體出現,還是牽頭單位,相較于前兩年清一色央企出戰的水環境治理項目,環境企業在這些項目中的參與感明顯強了很多,比如北控水務、首創股份、鵬鷂環保、國禎環保、北排集團等這次都有出戰,還有固廢企業高能環境。還值得的一提是,長江環保、北控水務、首創股份、鵬鷂環保等環境企業參與了兩個以上的項目競奪,看得出,江蘇這塊市場是大企業們的必爭之地。
項目背后,折射出的是這片市場的火熱。江蘇地處長江經濟帶,受“長江大保護”加持,市場熱度持續上揚。比如北控水務就曾多次公開表示,我國治水領域的高地在“三片兩帶”,其中“一帶”就是長江經濟帶。與此同時,江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前列,是中國經濟活躍的省份之一,在擁有較為開放的市場環境的優勢之余,多年快速增長的經濟也讓江蘇所面臨的的環境治理問題更為復雜嚴峻,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協同發展的問題也相對突出。
前不久,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總體規劃發布,提出“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范”的總體發展愿景,突出生態綠色特征,構建示范區“一心、兩廊、三鏈、四區”的生態格局。今年年初,圍繞治水方面的突出難點,江蘇還決定在全省縣以上城市開展以“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為主要內容的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以此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效能。
“333”行動方案明確,到2021年底,全省設區市和太湖流域縣級城市建成區水體主要水質指標達到或優于Ⅴ類標準,其他縣(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縣以上城市建成區30%以上面積建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其中南京與蘇錫常三市力爭達到50%以上。全省縣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污水收集管網覆蓋空白區,全面完成“三消除”任務。到2025年底,全省縣以上城市建成區重要水體達到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目標。這場提質增效精準攻堅的戰役已經打響。
江蘇省不僅有著廣闊的市場,無疑也非常需要有實力的治理主體們大展拳腳。四個項目基本上都會在七月中下旬正式開標,它們將花落誰家,環境商會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