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香港、澳門的供水歷史與未來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6-19  瀏覽次數:638



 


 

01

原水的持續供應和水質保障


 

深圳、香港兩地主要以東江為水源,珠海、澳門是以西江為水源,二江同屬珠江水系。


 

珠江出海河口集東、西、北江來水,排入南海,河道交錯縱橫,水文情況復雜,徑流量時空分布極為不均,雨季(4~9月)徑流量可占全年的85%


 

研究分析珠江口水系特點,進行區域性統一開發,對珠江口水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形成大灣區的原水互聯互通,保證供應。


 


 


 

在水源污染防治和保護方面,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和管理。


 

以東江、西江、北江流域管理局為基礎,加強大灣區內各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推進流域管理、區域管理相互協調。


 

探索建立跨行政區飲用水水源統一規劃、統一監測和統一保護制度,構建粵港澳三地政府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問題協作機制,推進區域環境信息共享。


 

建設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加強地級市飲用水水源監測能力建設,建立東江、西江、北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監控系統。


 

完善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加強東江、西江、北江、賀江等跨界河流入境斷面水質監測、風險預警和防控體系建設。


 

探索實施工業污染、城市面源、道路徑流和農業面源等污染源帶來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監管。嚴格控制環境激素類化學品污染,開展東江、西江和北江流域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和湖庫型水源藻毒素監測。針對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激素等新興污染物,研究開展環境風險評估、控制和監測預警。


 


 

02

淡化海水技術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海水淡化也將逐漸取代原水供應。


 

就如目前最大的海水淡化規模國家,沙特高度重視海水淡化,是世界最大海水淡化國,占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0%其國有的沙特海水淡化公司(SWCC)規模全球最大,旗下擁有近40座海水淡化廠,通過5000公里長的管道向城市輸水,全國70%的飲用水來自海水淡化。


 

我國在《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20萬噸/日以上,從財政、電力交易、金融支持等方面推進產業發展。


 

截至2015年底,我國海水淡化規模為100.88萬噸/日,離規劃目標還有120萬噸/日的差距。


 


 

香港在2019年更新的《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將海水淡化作為優先的水資源管理方案,針對海水淡化的工作也在逐步推進,在2015年已經完成在香港進行海水淡化的可行性研究,預計2018年完成第一階段將軍澳海水淡化廠工程招標,預計將于2023年完成。


 


 

世界海水淡化產能區域分布


 

要想把海水淡化的規模發展起來,大體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考慮:


 


 

提高認識


我國社會各界對海水淡化的重要性還存在誤區, 在解決沿海地區和海島水資源短缺問題方面對海水淡化的重要性認識應進一步提升。隨著工藝的進步,海水淡化技術的成本也越來越低,可以逐步作為實際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途徑。


 


 

政策支持


加大對海水淡化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制定相應激勵政策,建立建立健全相關行業法規、規范相關配套標準體系。


 


 

理順管理體制


水利部、海洋局、發改委等政府主管部門之間在海水淡化各個環節職責分工應再進一步清晰,明確好責任單位,充分發揮其在海水淡化與管理過程中應有的職責和作用。


 


 

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我國海水淡化技術是在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和政府支持下推動發展起來的, 與技術先進的國家相比,研發資金投入相對較少。


 

加大投入的研發經費,更有利于產出更有效率的工藝,將成本進一步壓縮,并且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水價問題


我國長期實行供水區域特許經營的方式,水行業的價格基本上是采取“保本微利”的狀態在運行,水價普遍偏低。


 

而海水淡化工程的建設從一開始就完全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資金來源大多依賴自籌和銀行貸款,淡化工程的建設和運營不僅需要考慮運行成本, 還要考慮投資效益, 這種不對等的條件勢必造成價格上的較大差異。


 


 

03

非飲用水的利用
 


 


 

香港早在1950年即開始供應海水給政府部門和有補助的高密度住宅區作沖廁用途,隨后推廣至其它地區,現在約80%的香港居民利用海水沖廁。


 

發展至今,香港已經是世界上廣泛使用海水沖廁的少數地區之一,善用海水這種可持續的水源是香港水資源管理中的重要戰略,2018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海水沖廁為香港節省了2.84億m3飲用水。


 

除了海水,再造水、中水循環利用也是今后的發展方向,日常生活中除了飲用水之外,其它多方面用水仍然使用飲用水。對于香港澳門這樣的地區,如何將如何非飲用水充分利用是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所謂再造水是指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排放水,再加工處理后,可再次使用的水,目前香港已經在不同污水處理廠進行再造水的試驗計劃,推廣再造水使用,目前最具規模的生產設施位于昂坪污水處理廠和沙田污水處理廠,采用生物反應池、雙層過濾池和消毒程序,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懸浮固體、營養物以及病原微生物減至極低水平。


 

關于中水的定義,有些不同,在香港中水指從浴室、洗手盆、廚房洗滌盆和洗衣機等地方收集得來的水。香港在中水重用及雨水回收系統方面也在不斷推進。香港在安達臣道礦石廠發展項目中建設中央中水重用系統,處理居民的中水作為非飲用水使用。


 


 


 

而澳門也在2013年制定了《澳門再生水發展規劃(2013-2022)》,推行非飲用水計劃。


 


 

04

降低漏損


 

供水管網是配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過高的管網漏損率不僅浪費水資源,還會加劇供求矛盾,增加供水能耗,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


 

除了在水源供給上進行拓展外,在管網方面,對管道進行漏損控制同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從港澳兩地水務的官網的統計數據來看,香港目前的漏損率約為15%,與國際上的先進水平有較大的差距。而澳門自來水公布的產銷差率10.3%,在亞洲處于較為領先的地位。


 

水十條中提出“到2020年供水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的目標,尤其是將二次供水算入以后,漏損率非常高,且解決難度較大。


 

如何將漏損率控制,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A

主動探測和控制滲漏,涉及DMA分區計量、GIS信息系統等;


 

B

實施水壓管理以降低管網水壓,涉及智慧管網平臺等;


 

C

快速修復爆管及滲漏;


 

D

對老舊管網進行及時更新,涉及到地下管線資產模型等。


 


 

05

節約用水


 

水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


 

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全社會節水意識不強、用水粗放、浪費嚴重,水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


 

深入推動缺水地區節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形成全社會節水的良好風尚,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無論科技如何進步,都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用水與人息息相關,不管是擴建原水輸送工程還是利用海水淡化技術,都無法減少人們的耗水量,要想保證可持續性的發展,必須有憂患意識,即要有節水意識。


 

不得不說在這個方面,香港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鑒。


 

香港2008年出臺《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開始全面宣傳節水,從策略實施前1999-2008年平均每人每年使用140m3降低到2009-2018年的每人每年133m3的成果,并在2019年對《策略》進行調整更新,并設立2030年節水10%的目標。


 


 

從香港水務署的網站上可以看到從齊來節水10L、免費安裝節流器、到節水創新花灑設計大賽、全民節水比賽、挑戰沖涼4分鐘等等一系列的宣傳活動,從中可以看出香港水務署對于節水的重視程度確實是非常之高。


 


 

06

結語


 

要克服日后嚴峻的挑戰,政府與市民的合作不可或缺。


 

你的參與是動力的源泉!


 

今年的節水宣傳周剛過去不久,水務加?在文章的末尾也呼吁大家作為社會公民,特別是作為水務人,在平時能夠身體力行,做好節水措施、宣傳節水小常識,為節約水資源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