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搬遷了,這是第一座井,當年幾乎全村的人都在這挑水吃,那時候吃水還得排隊。”李二凡說。
坐落在村頭不遠處的磚砌水塔是水田村的第二代飲水工程,20世紀80年代建成。時至今日,廢棄的水塔被粉刷一新,白身藍帽、清新醒目。
水塔不遠處是一套無塔供水設施,破舊的大門上貼著“苦盡甘來,掘井飲水百姓齊頌黨恩,塔載甘泉萬眾甜透心”的字樣。這是2007年舞鋼市實施安全飲水工程時建的無塔供水設施,也是水田村的第三代飲水設施,現仍發揮作用,成為村頭扶貧項目“愛心菜園”的灌溉水源。
第四代飲水工程為管網延伸覆蓋工程。2019年,水田村為鞏固提升、改善飲水,在水利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從15公里外的油坊山水庫水廠引來優質水源。至此,村民飲水由地表水替代地下水。
農村產業發展有了水源的保證,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水田村被汩汩清水從沉睡中喚醒,從一個貧困村、移民村發展到現如今的脫貧村、鄉村振興示范村,涓涓清流改變著鄉村,折射出令人欣喜的民生變遷。而水田村用水方式的變化,是舞鋼市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一個縮影,也是舞鋼市精準扶貧推進安全飲水工程的見證。
舞鋼市水利局防汛抗旱辦公室主任說:“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主要指標,也是水利行業助力脫貧攻堅的具體體現。隨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全力推進,舞鋼市已建成農村集中式安全飲水工程122處,其中千噸萬人水廠4處,埋設管道2690公里,覆蓋177個行政村,惠及人口22.6萬人。”
按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集中化、市場化、水源地表化、城鄉一體化”目標,舞鋼市加快推進規劃與建設,2019年6月已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水源替換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把油坊山水廠、袁門水廠作為農村飲水主要供水水廠,采取改造、配套、升級、聯網等方式,實現工程集中化、水源地表化,建成后可覆蓋該市98%的農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