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來了,這些事你可能不知道——廣州是缺水型城市 節水勢在必行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3-23  來源:中國日報網  瀏覽次數:855

隨著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到來,節約用水再度引發關注。廣州自古河道縱橫,有嶺南水鄉之稱,廣州是否就不缺水呢?記者從廣州市水務局獲悉,廣州多年平均人均本地水資源量為514m3,僅為全省人均水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屬于缺水型城市。在水資源問題上,廣州仍然面臨不少挑戰:呈現“三低、兩高、一慢、一差”特點,具體來說,工業、農業用水效率偏低, 階梯水量偏高、水價偏低,城鎮供水管網漏耗偏高, 再生水利用工作進展慢,社會節水意識差等問題。因此,開源節流、提高水資源節約水平,是廣州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全市工業、農業用水效率偏低

據悉,廣州多年平均人均本地水資源量為514m3,僅為全省人均水資源量的三分之一;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2016年發文明確,按照人均水資源量是否低于600m3的衡量標準,廣州屬于缺水型城市。目前,廣州相當部分生產生活用水依靠外部調水,如西江引水工程年取水量約12.8 億立方米,約占全市水廠供水量的一半;今后,南沙區用水增加也要通過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滿足需求。

2018年,廣州市萬元GDP用水量為28m3,落后于深圳(9m3)、北京(14m3)、天津(15m3)。開源節流、提高水資源節約水平,是廣州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廣州市水務局負責人透露,廣州節水工作主要面臨著工業、農業用水效率偏低,城鎮供水管網漏耗偏高,再生水利用工作進展慢,社會節水意識不足等四大挑戰:

一、工業、農業用水效率偏低。2018年廣州工業用水量為34.79億m3,占總用水量的54%;其中直流式火電冷卻用水21.13億m3,占總用水量的33%。按含火電用水計算,廣州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62 m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4倍,排名倒數第四;按不含火電用水計算,廣州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24立方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1%,排名倒數第八。2018年廣州農業節水灌溉面積為43.92萬畝,僅占總灌溉面積144.9萬畝的30.3%;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03,雖然達到省考核要求,但排名倒數第六,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554。

人和攔河壩灌區

二、城鎮供水管網漏耗偏高。2019年全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8.46%,其中越秀、荔灣等老城區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10.71%,在全省處于偏高水平。主要原因是廣州中心城區50年以上管齡和高風險供水管網長達170公里,但受交通、道路開挖審批等影響,改造進展緩慢(目前僅完成9.155公里);大多數城中村、住宅小區紅線內的共用供水設施缺乏專業維護管理。

三、階梯水量偏高、水價偏低。廣州中心城區一級階梯水量26 m3/月,在全國19個副省級城市排名第一、粵港澳大灣區9個城市排名第二;一級水價1.98元/m3,在全國19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五,低于深圳(2.67元/m3)、寧波(2.4元/m3)和廈門(2.2元/m3)。相對寬松的階梯水價政策,導致不愛惜水資源、用水大手大腳的現象普遍存在。2018年全市人均綜合用水量達438 m3,比全省平均值高出17%;城鎮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達200升/天,比全省平均值高11升/天。

節水型居民小區現場核查

四、再生水利用工作進展慢。廣州再生水利用工作起步較晚,相關規劃和配套政策尚未出臺,利用方式單一(大部分用于景觀和生態補水,中心城區僅0.35%用于廠內回用),與北京、天津、青島、蘇州等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再生水利用過程中,尚需增加污水處理廠設備設施和相應的運營成本投入,廣州再生水成本補償方式、資金來源等尚未明確。

五、社會節水意識有待提升。相當部分市民對節水工作的認識存在偏差,“廣州不缺水”的思想根深蒂固,未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人人節水的良好氛圍,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有待建立。同時,廣州階梯水量偏高、水價偏低。目前,廣州中心城區一級階梯水量26立方米/月,在全國19個副省級城市排名第一、粵港澳大灣區9個城市排名第二;一級水價1.98元/m3,在全國19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五,低于深圳(2.67元/m3)、寧波(2.4元/m3)和廈門(2.2元/m3)。市水務局表示,相對寬松的階梯水價政策,導致不愛惜水資源、用水大手大腳的現象普遍存在。2018年全市人均綜合用水量達438 m3,比全省平均值高出17%;城鎮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達200升/天,比全省平均值高11升/天。

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 實現可持續發展

為此,市水務局表示,開源節流、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是實現廣州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把抓工業節水減排放在首位,強力推進工業節水改造、高耗水行業節水增效、水循環利用等,切實減少廢污水排放量,助力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挖掘農業節水潛力,實施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工藝等。

此外,也要拓展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推廣再生水、雨水、淡化海水等利用方式;其中,以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作為原水的再生水利用因其技術成熟、產量穩定可控等優勢,成為我國南方城市非常規水源利用的最主要方式。同時要大力提倡節水,建設節水型社會與節水型城市,以管理和技術手段促進水資源保護與節約。

最后,廣州還要將以《廣東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的“九條節水任務”為指南,以創建節水型城市為契機,結合廣州具體情況,盡快出臺《廣州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完善節水政策法規體系,大力推動工業、農業節水增效,加快城鎮節水降損等工作實施,推進節水型城市和節水型社會建設,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形成全社會惜水、愛水、護水的良好風尚,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廣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