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第三污水處理廠一角。晚報記者安穩攝
?從2005年開始,銀川市在全市開展創建全國節水型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的“五創”活動,按照部署,創建全國節水型城市是“五創”中的首創,要求在今年年底達到自治區節水型城市,2006年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目標。時間緊,任務重,這個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將會直接影響到其他創建任務的完成。
1、30項指標已完成27項
節水型城市考核指標包括基礎管理和目標考核兩大類。管理指標包括依法管水、節水機構、節水規劃、水資源利用等12項;目標考核有城市計劃用水率、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城市污水處理回用率、非居民城市公共生活用水重復利用率、非居民城市公共生活用水冷卻水循環率等18項。截至目前,銀川市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已完成30項考核項目中的27項。
在年初召開的創建節水型城市動員大會之后,市建設局、水務局、環保局、經貿委等各相關責任單位制定了詳實可行的工作計劃與進度安排,健全組織機構開展工作。三區政府成立了創建節水型城市管理機構,由專人負責開始全市衛生器具使用狀況普查;銀川市節水辦完善三級管理網;市經貿委制定了工業生產用水定額;市建設局對全市衛生潔具市場全面檢查;市水務局準備地下水管理、水資源收費率、自備井計劃用水管理等方面的相關資料;相關部門編制中水工程方案、城市供水中長期規劃、城市節水措施,改造淘汰的衛生潔具,開展水平衡測試創建節水型企業工作等等。一年的工作有目標,每月的工作有計劃,每天的工作有安排,每一個人步履匆匆,每一項工作細化量化,到9月底各相關部門對自己的工作自檢時,今年的工作任務基本上已完成,正準備接受自治區的檢查。
2、基礎管理能得高分
依法管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銀川市在《銀川市水資源管理辦法》、《銀川市城市供水節水管理條例》、《銀川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修訂了《銀川市節約用水條例》,對城鄉用水、節水、水資源保護等內容作了更詳細的規定。管理指標中要求的供水發展、污水處理、城市節水、防止地面沉降等四個規劃的編制工作正在進行中。另外,銀川市還健全了三級管理網,加強節水管理;采取用水定額制,對工業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實施節水工作“精確計量工程”,在自備井單位中安裝IC卡水表,使城市規劃區自備井裝表率達到100%。
在節水器具的推廣使用方面銀川市走在了全區的前列。2000年以后新建的居民小區都在建設部門的嚴格監督下安裝使用了節水器具,節水器具的使用率基本達到了90%,還有一部分舊的居民小區、公共建筑、學校等也將在明年全部完成節水器具的安裝使用。創建全國節水型城市基礎管理考核指標有12項,目前銀川市在這一部分做得較好,按計分考核,得分應該不會低。
3、考核指標優中有憂
目標考核要求國家節水型城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要達到75%以上,銀川市自開展創建節水型企業活動后,15家用水大戶爭先創優,許多化工企業的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了95%以上;大部分企業的廢水基本上都做了處理,自己處理不了的也都進了污水處理廠,遠遠超過了80%的考核標準;考核要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40%以上,銀川市在目前第一、第二污水處理廠運營的情況下,城市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了50%以上,在第三污水處理廠全部投入運營后,這一比率將達到65%;還有工藝水回用、自建設施供水管理、居民生活用水戶表率等,目前銀川市都已經超過了目標考核的要求。
提前完成了創建指標讓人欣喜,但是沒有完成的指標又讓人憂心忡忡。30項指標完成了27項,那么還沒有完成的3項又是什么樣的情況呢?城市污水處理回用率,節水城市的標準必須要達到20%以上,這部分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水利用。但銀川市由于受到管網的限制,目前的污水回用大多只用于綠化和景觀補水,回用率不足10%;非居民城市公共生活用水重復利用率要超過30%,這部分目前統計的數據相對比較模糊,自來水公司統計的游泳池、鍋爐房等重復利用率目前是27%;還有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小于8%,銀川市從去年開始就對城市供水管網進行改造,目前已改造完成了40多條,而且抄表到戶工作也及時對供水漏失情況進行了有效的監督,但要達到低于8%的標準還是有一定難度。雖然僅有3項指標未完成,但是難度大、任務重,所以,大量的工作還需要明年徹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