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源地處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的發源地,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重要淡水供給地。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11日發布稱,監測顯示,2018年,三江源區水資源總量達501.30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了16.6%。
三江源地處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的發源地,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重要淡水供給地。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監測顯示,2018年,三江源綜合試驗區年平均氣溫為2.2攝氏度,較氣候平均值偏高1.3攝氏度;年降水量為486.1毫米,較氣候平均值多一成。同時,2018年,三江源區水資源總量達501.30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了16.6%。
另青海省氣候中心發布的《2018年青海省春季氣候影響評價》表明,青海省三江源地區春季氣溫總體偏高,其中黃河源頭瑪多縣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2018年春季三江源地區大部分降水量較常年相比偏多二至九成。
“雖然2018年入春以來,三江源地區出現多次降雪過程,充沛的降水為三江源地區牧草返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由于三江源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使其地表水資源時空分布明顯不均,區域性缺水問題十分突出,仍需在該地區開展生態修復型人工增雨作業,從而更加有效增加降水量,改善生態環境。”青海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決策指揮中心主任張博越分析說,為此,2018年4月至11月,他們實施了空地協同的生態修復型增雨作業,使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變。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來看,2018年,三江源綜合試驗區生態環境狀況等級以“良”為主,區域生態系統格局和生態環境狀況同比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