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非洲成投資熱土 浙江省出臺對非經貿合作計劃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4-02  來源:浙江在線  瀏覽次數:607

     在越來越多的浙商眼中,非洲大陸正成為一片投資創業的熱土。帶上先進的生產設備、現代化企業管理經驗,他們到非洲創業創新,布局批發零售、建筑、制造等產業。
  本月初,浙江省商務廳出臺《浙江省加快推進對非經貿合作行動計劃(2019-2022年)》,鼓勵和引導更多浙江企業家“走出去”,到廣袤的非洲大陸上去,與非洲國家政府和市場主體互利合作。

  計劃提出,力爭到2022年底,浙江省對非貿易總額達到400億美元,對非累計投資力爭達到40億美元,支持企業在重點領域打造一批合作發展示范工程、示范項目。省商務廳負責人表示,加快推進浙非經貿合作,是浙江省貫徹落實中非合作“八大行動”的重要舉措,也是浙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現實需要。

  浙非經貿合作將會怎樣改變浙江和非洲?從省商務廳發布的浙非經貿合作十佳案例和戰略平臺等獎項中,不難一窺究竟。

  浙江產業

  填補非洲空白

  深耕非洲市場10余年,華立集團的抗瘧藥如今已在非洲銷售2500萬人份,也因此入選了此次的浙非經貿合作十佳案例。

  早在2006年,華立集團的抗瘧藥“科泰復”最先在烏干達、塞內加爾上市。彼時,許多非洲窮苦百姓飽受瘧疾之苦,卻因缺乏相應的藥物,病情無法控制,其中包括不少婦孺老人。

  “科泰復”上市后很快以其低價高效,成為當地百姓口中的“中國神藥”。華立集團董事長汪力成介紹,次年“科泰復”又進入全球基金推薦采購抗瘧藥產品名單。如今,華立的抗瘧藥產品已覆蓋非洲27個國家。

  眼下,華立集團又邁出了新的一步,從“產品進非洲”走向“產業進非洲”。去年,汪力成在非洲考察后決定在2019年啟動建設規劃占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的北非工業園。這一園區預計吸收300家制造業企業,涵蓋服裝業上游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等,目標是帶動非洲8萬人就業。

  “非洲大部分國家百廢待興,工業基礎極為薄弱。”汪力成說,而浙江在日用品、紡織品、小五金等輕工消費品領域的產能大、競爭力強。這就意味著,浙江在日用品、紡織品、小五金等領域的“富裕產能”,在非洲不少地方還能“填補國家產業空白”,所以雙方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當然,浙企在非洲投資不是轉移落后產能,更不會帶去污染。”紹興米娜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魏長軍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埃塞俄比亞的Sebeta市,他和當地合作伙伴建設了占地156畝的印染廠,采購的設備全都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品牌。不單如此,這一印染項目還配備了一套符合歐盟標準的污水處理設備,可日處理污水2500噸。

  此舉讓魏長軍一下子就贏得了埃塞俄比亞政府的高度贊揚和國際品牌的一致認可。這也為米娜紡織下一步推進印染廠二期項目奠定了基礎。魏長軍說,接下來他將增加數碼印花機、針織圓機等設備,讓埃塞俄比亞工廠能夠承接更多訂單。

  在紡織企業云集的紹興柯橋,紹興米娜紡織有限公司或許“名不見經傳”。然而,在埃塞俄比亞,它可是頗具名望。這些年來,魏長軍先后在埃塞俄比亞投資了木材、紡織、印染等產業,還收購了一家因虧損瀕臨倒閉的當地國有紡紗廠,讓其煥發新生。

  擯棄“短、平、快”的投資理念,魏長軍扎根非洲,在這片熱土上迎來了自己事業的第二個春天。讓他自豪的是,在自己的技術團隊的培養下,米娜紡織為埃塞俄比亞培養了第一代紡織工人。

  種糧技術

  讓玉米產量增一倍

  在世界缺水最嚴重國家之一的吉布提,年過半百的Jamal博士在當地水利和衛生局已經工作了30多年。他畢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讓吉布提百姓喝上優質、衛生的水。幾年前,一支來自中國浙江的水利工程隊來到吉布提,讓他看到了希望——他們便是來自浙江企業中地海外水務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埃塞俄比亞至吉布提跨境供水項目的施工隊。

  埃塞俄比亞至吉布提跨境供水項目是中國、吉布提、埃塞俄比亞三國政府共同合作推動的東非區域內互聯互通項目。2013年,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貸款,中地海外水務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承包商,進入埃塞俄比亞進行實地調研。

  項目現場負責人李大起告訴記者,在調研中他們發現,吉布提不僅缺水嚴重,而且飲用水衛生條件不達標、含鹽量高、硬度高,導致許多民眾患有腸道疾病、結石癥等。他說,在吉布提絕大部分家庭沒有自來水,用水要到定點的供水點取用。李大起曾看到,一個八九歲的孩子提著幾乎有半人高的水桶行走數公里,前去供水點取水。

  2015年3月,供水項目開工。李大起和他的同事們在埃塞俄比亞一處水源地鉆28口深井,鋪設370公里的管道,將干凈的水輸送到吉布提市。在兩年的項目設計、采購、施工過程中,中地海外水務有限公司利用中國技術和產品,推廣中國規范和標準,以良好的項目質量和進度贏得了吉布提百姓和政府的認可。

  2017年6月,項目按期完工并順利通水。李大起至今仍記得,那天在吉布提市,人們舉行盛大慶祝活動時臉上洋溢的笑容。“像這樣的供水項目,目前在非洲由‘中地’實施的不少于30個。”他說,在尼日利亞、塞內加爾等許多非洲國家都能看到同事的身影,他們正努力讓更多非洲百姓喝上干凈水。

  中地海外水務有限公司在非洲深耕自己的本業,而浙江礦業企業華友鈷業卻跨界做起了農業。對此,華友鈷業投資管理部副部長徐學良表示,無論他們在非洲做什么產業都始終本著一個理念——那就是,“在哪里投資,就要為哪里做出貢獻”。

  早在2006年,華友鈷業就開始在剛果從事鈷銅礦產資源的開發。“這些年來,我們積極援助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參與捐款資助各類社會公益事業。”徐學良說。然而他們發現,解決糧食長期不能自給的問題才是當地的頭等大事。于是,華友鈷業決定在當地開展中國農業技術推廣的項目。

  在考察時徐學良發現,玉米雖是剛果百姓的重要糧食作物之一,但他們的種植技術水平卻較低。和當地人一打聽,在剛果當地玉米畝產300公斤已經算是高產,而在中國,玉米普通畝產量都有八九百公斤。徐學良認為,除了氣候、降雨量等因素影響,農業生產工具匱乏、生產技術落后是當地糧食作物低產的重要原因。他說:“相較于糧食援助,盡快幫助剛果農民掌握先進生產技術,才是解決他們糧食問題的關鍵。”

  2011年,華友鈷業和盧本巴希大學合作在剛果成立農業公司、建設示范園區。2012年底,項目建成并投入運行,華友鈷業在浙江大學的支持下開展中國先進農業技術的展示、示范和培訓。如今,園區建設有糧食大田、蔬菜區、畜牧區、農產品加工區和太陽能發電灌溉系統。經過6年多的運行,園區在糧食、蔬菜的良種培育、高產及規?;B殖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示范效應。最讓徐學良高興的是,示范區的玉米畝產量增加了一倍以上,盧本巴希大學的大學生們紛紛來此實習取經。

  搭建平臺

  展開全方位合作

  今年1月,盧旺達發展署副部長帶領該國30家重點咖啡商訪問阿里巴巴總部,深入學習電商業務知識并和中國商家對接。這已經不是盧旺達考察團第一次赴浙江學習電商經驗。

  其實就在1月上旬,盧旺達的另一個訪問團也曾到訪“中國淘寶第一村”臨安白牛村,了解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山核桃是如何觸網銷售的。當時盧旺達農業出口發展局的喬治·威廉·卡勇拿著一包山核桃仁說:“互聯網真是讓人大開眼界,讓農產品走出去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短短一個月里,就有兩個訪問團來浙江考察電子商務,足見阿里和盧旺達政府大力推進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建設的決心。去年10月31日,阿里巴巴集團和盧旺達政府簽署備忘錄,雙方要合作共建非洲首個海外數字中樞。作為數字化平臺,eWTP將幫助當地特色產品出口,為此阿里正組織盧旺達政府、青年開展各種電商培訓。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還將為盧旺達開設天貓盧旺達咖啡國家館。

  除了數字經貿平臺,浙非經貿合作呼喚更多信息平臺、展會平臺、產業園區平臺等。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他們將在非洲舉辦多個自辦展,填補市場空白,大力支持企業搶抓非洲市場機遇。同時,在園區平臺建設方面,鼓勵浙江企業在非抱團發展,引導有資質的企業建設境外工業園區。

  浙江企業走進非洲,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給當地發展帶去重大機遇。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分析,以進出口貿易為例,2018年浙江從非洲進口50億美元,同比增長24%。同時,浙江與非洲的進出口商品結構更趨多元化,對非出口商品構成逐步從紡織、服裝、箱包等輕工產品為主,向機電產品、汽車零配件等工業制成品和成套設備并重轉變。這很大程度上說明,在與浙江的貿易過程中,非洲各國正逐漸構筑起自己的工業產業基礎。此外,浙江從非洲進口的貨物既有資源類產品,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非洲特色優勢商品,如南非的紅酒、埃塞俄比亞的咖啡等。

  據悉,省商務廳將建設“一帶一路”非洲站,形成合作紐帶;建立一系列園區,助力企業在非洲發展;創設阿里巴巴“世界電子貿易平臺”,幫助當地人創業;支持“中非民間商會”做大做強,增加民間交流;打造“中非研究院”智囊團,為浙江民企提供智力支撐;開展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動,推動浙江影視作品走出去等6個方面深入推進浙非經貿合作,讓浙江在非洲市場上尋找空間,進一步在“一帶一路”建設和對非合作中爭當“排頭兵”?! ?/p>

  聲音 “走出去” 也要高質量

  翁杰  

  近年來,越來越多浙江企業到海外進行產業布局,投資的區域也不斷拓展。這其中,非洲、東南亞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逐漸成為投資熱土。如何引導浙江資本有序地走出去,讓浙商和投資國實現雙贏,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

  浙江企業走出去,某種意義上,代表的是浙江乃至中國制造業的水平。因此,浙江民企“走出去”應該是具有示范效應的制造業項目。唯有如此,這些企業才能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提高中國制造的影響力、美譽度和競爭力。浙江加緊在海外布局先進制造業,也將為“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奠定產業基礎。

  實現高質量的“走出去”,浙江民營企業還需“抱團”,以產業鏈的形式對外投資。有企業家認為,目前浙江到非洲等地的投資較為分散,難以形成聚合作用。對此,政府應該加大對境外產業合作園區建設的支持力度,防止浙江企業在國外進行同質化競爭。

  實現高質量的“走出去”,還需加強制度供給。今年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呼吁盡快制定和出臺《對外投資促進法》,統一和規范境外投資的“鼓勵措施、審批程序和管理辦法”,規范企業的境外投資行為。

  一方面保障企業“走出去”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政府也還需做好服務和規范行為。同時,建立中國與企業投資所在國政府之間的協調機制,加強國際政策的協調,簽訂投資保護協議,從法律層面有效保護在境外的中資企業的合法權益。(記者 翁杰 通訊員 李琳)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