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全國2017年度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績效評價通報,廣西榮獲優秀等次。2016-2018年期間,廣西累計投入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補助資金1.22億元,其中2018年中央資金下達投資1227萬元,自治區投資3600萬元,緊緊圍繞推進農業節水工程建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級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面積已達到10萬畝,各市改革面積累計超過100萬畝,2019年預計累超300萬畝,實現了重點突破與面上推進同步。
一是大力推進高效節水工程建設。結合“雙高”(產量高、含糖量高)糖料蔗基地水利化建設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大力推進高效節水工程建設。“十三五”期間全區計劃新增48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16~2018年已累計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73萬畝,其中2018年完成101萬畝,項目區內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從原來的0.45提高到0.8以上。在推進高效節水工程建設的同時,明確將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內容落實到項目建設中,做到水價改革與項目建設同審批、同部署、同落實、同驗收。
二是進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是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的基礎。為進一步深化全區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和良性運行機制,自治區黨委深改領導小組將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列入2018年設區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專項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截至目前,全區18個試點縣已全面完成改革工作,94個非試點縣中已有85個縣(市、區)完成自驗收工作;全區累計納入改革范圍的水利工程有86275處,已頒發工程權屬證書82228處,占95%;落實工程管護主體83509處,占96%;明確管護主體責任83486處,占96%;建立健全工程管護制度75409處,占87%;落實工程管護經費6.52億元。
三是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2018年結合廣西實際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改革加強價格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農業水價管理形式及管理權限,指導各地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各改革試點也結合本地實際,針對不同作物、不同灌溉模式制定了分類水價,根據用水量多少確定了階梯水價和加價幅度,并充分征求了用水戶意見。例如河池市金城江區六甲灌區水稻用水價格0.036元/立方米,經濟作物用水價格為0.473元/立方米;側嶺高效節水灌溉片區用水價格0.6元/立方米;超定額20%以內,超出部分水價按1.5倍收取,超定額20%以上,超出部分水價按3倍收取。
四是大力推廣改革經驗。2018年廣西在河池市金城江區召開了全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現場會,全區水利、發改、財政、農業部門都派代表參加了會議,會上總結交流了各地的經驗做法和取得成效,更加直觀具體的指導各地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會后各市按照自治區會議的工作部署,及時向當地黨委和政府匯報,目前已累計召開市級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現場會5次,營造了強大的改革聲勢。同時編制完成了《廣西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典型模式調查與評估報告》,系統梳理了近年來國內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典型模式,分析總結了廣西改革試點的經驗成果、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并分別就水權分配、計量設施配套、水價制定、工程管護、節水獎補等模式進行總結,為廣西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提供了技術支撐。
五是不斷完善績效評價辦法。今年10月,廣西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臺了《廣西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績效評價辦法(修訂)》和《廣西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驗收辦法(試行)》,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改革績效評價工作機制,積極發揮評價工作的導向激勵作用,從改革項目驗收與市縣工作推進兩個層面作了規范,特別突出了項目驗收,明確了如何認定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完成的標準,體現了清單式管理要求,為市縣做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已有近70個改革縣完成了改革項目的驗收,14個市也已按照績效評價辦法完成了績效自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