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解決群眾“吃水難”問題。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飲水安全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今年,我市共籌措資金4.5億元,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保障貧困群眾飲水安全。其中利用中央預算內飲水資金1.4億元,省級資金2000萬元,縣級整合資金2.9億元,惠及821個村54萬人的飲水問題,涉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4萬人,覆蓋貧困村692個,非貧困村129個,使貧困村、貧困戶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農業持續穩定發展。我市立足水資源短缺實際,把保障農田灌溉,改善貧困地區農業生產條件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節水灌溉。在康保、懷安、赤城、沽源、蔚縣、陽原6個縣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項目,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0.58萬畝;在涿鹿縣和萬全區實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改善灌溉面積4.96萬畝,有效改善灌區農業生產條件,減少地下水開采,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保障農田適時灌溉需求。
開展貧困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改善生存條件和生態環境。今年我市繼續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通過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和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87.22平方公里,水源工程169處、節水工程258處。工程惠及全市10個貧困縣區、59個貧困鄉鎮、86個貧困村、11221個貧困戶、貧困人口28256人,極大地改善了貧困村生態環境,增加了水源涵養,提高了水利用率,推動當地貧困人口及早脫貧致富。
結合河湖長制與生態扶貧,解決貧困人口就業難問題。我市拓寬工作思路,探索建立了“河湖長制+水利扶貧”機制,在全市范圍內優先選聘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河湖巡查員。按照“每公里河流岸線、每2公里湖泊岸線、每個臨河村莊、每座小型水庫設立1名巡查員”的原則,全市共選聘河湖巡查員10072名,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9153名。同時,將河湖巡查員崗位性質定為公益性崗位,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3500元的標準發放補助。此舉措既解決了基層河湖監管力量缺失問題,真正打通河湖管護“最后一公里”,同時還有效促進了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做好水庫除險與抗旱防汛工作,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為保證小型水庫安全運行,提高農業灌溉保障率,今年對我市10座小型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治理;向10個貧困縣區的26個貧困村安排投資740萬元,推進打井配套,修建蓄水池,配套渠道、管道輸水工程等抗旱應急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重點解決貧困縣區貧困移民村急需解決的生產生活問題,全面提升貧困移民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村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貧困村抗御干旱能力,保障貧困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