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換上新水管 告別“黃水”和“銹水”
12月20日,有媒體走進位于民治街道的日出印象花園,可以看到居民樓外墻上一排排嶄新的不銹鋼水管“爬”墻入戶,為居民輸送源源不斷的優質飲用水。家住B區的居民周先生表示,“小區優飲入戶工程大概是在去年年底完工,今年鮮少出現停水的情況。以前的話,下班回家經常遇到停水,沒辦法做飯、洗澡,情況很糟糕。”“停水后再放水最容易出現‘黃水’,可能要放水十幾分鐘才干凈。”小區物業管理處經理成剛補充說,小區從入伙至今已經十幾年,在龍華區屬于老小區了。受地面沉降影響,埋在地底下的水管容易爆裂,一爆裂就要停水維修,這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與日出印象花園存在同樣問題的潛龍花園也是比較老的小區,共有居民1080余戶。小區物業管理處和業委會因此向深水龍華水務公司提交了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改造申請,深水龍華水務公司對小區管材、漏損率進行評估后,將該小區納入龍華區第一階段第四期改造范疇,工程于今年9月順利完工。
自來水水質問題一直是市民十分關心的民生熱點。深水龍華水務公司管網工程師黎海華表示,實際上,各自來水廠的出廠水水質合格率均達到100%,但是自來水從出水廠到市民家中,要經過市政管網和小區供水管網,部分小區供水管網老化銹蝕嚴重,自來水在輸送過程中被“二次污染”,就容易出現“黃水”“銹水”等現象。因此,小區供水管網是決定用戶龍頭水質關鍵的“最后一公里”。
取消“中間層”收費 實行抄表到戶
優質飲用水工程的啟動,為抄表到戶打下了基礎。“過去由于條件限制,我們小區沒有實現抄表到戶。”成剛說,深水龍華收取物業公司的水費,是按照小區進水管與市政供水管接駁處的總表計算的,而物業公司收取居民的水費則是每家每戶的分表。由于小區管網老化,從總表到分表這一段支管存在漏損。“以前每個月漏損有8千至1萬立方米,水費差不多要2萬元,一年就24萬元。這對管理處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損失,同時也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
“優飲工程主要是對管材不合格、漏損特別嚴重的小區進行改造。”黎海華表示,一般來說,小區提交進行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申請后,龍華水務公司會對小區管材、漏損率進行評估,對于管材不合格、漏損率大于等于5%的小區,可以納入優飲改造項目中。
據介紹,很多老小區的埋地管和立管基本為灰口鑄鐵管、PVC管、鍍鋅鋼管等,管材不合格,加之使用年限較長,腐蝕、銹蝕嚴重。這也導致了“黃水”、“銹水”、爆管、漏損等問題的發生。黎海華表示,改造后,小區的埋地管統一更換為球墨鑄鐵管,立管統一改成不銹鋼管,原來的“中間層”收費改成抄表到戶,即水費由供水企業統一按照標準收取,上述問題統統可以得到解決。
全面完成今年管網建設任務
2018年,龍華區按照“雨污分流,截污限排,資源利用,綜合治理,建管并重”的工作方針,實現龍華區雨污分流管網全覆蓋和轄區污水全收集。截至目前,龍華區已全面完成雨污分流支管網建設任務459公里,以及799個小區的排水管網正本清源改造任務,建設完成率100%。
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歷史原因,2016年以前龍華區排水管網缺口很大,已有污水干管長期超負荷運行,且基本為雨污混流,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轄區水質提升。為破解這一難題,龍華區按照“分片建設”思路,結合路網改造、道路“白改黑”、城市更新、城中村整治等,通過為精簡審批“開綠燈”,建立完善的匯報協調、監督、評價體系,加快形成項目建設“加速度”等方式,全力提速排水管網改造建設。
同時,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在管網建設過程中積極與城市管理局、城市更新局、市交委龍華交通運輸局等單位溝通協調,在工程項目的前期設計階段就征求各單位意見,配合統籌部門規劃,協調建設,避免重復施工。在項目施工進場前和施工過程中,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積極和社區居民代表溝通并做好宣傳工作,盡力獲得居民的理解支持并要求施工單位文明施工,加快建設進度,盡量避免施工擾民。
在后期運營管理上,新建管網建設完成后,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以“做好一片、接管一片”的理念,及時驗收、及時移交給區屬國企龍華市政管理有限公司。據了解,深圳市龍華市政管理有限公司自今年1月1日起,已全面接管龍華區3090公里排水管網,迅速開展網格化、高效化、規范化維護管理,實現全區排水管網管養全覆蓋。
接下來,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將進一步查漏補缺,加快織網成片,將所有管網納入“一張圖”管理,構建系統完善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打造更宜居的生態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