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建管體制,落實縣級統管責任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農村供水事業的快速發展,契合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但與此同時,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目前仍存在農村供水工程面廣點多、水費收繳率低、管護資金不到位、缺乏專業管理等歷史遺留問題,如何才能真正實現安全供水保障常態化?這是飲用水安全得到持久性保障的關鍵。實踐證明,構建縣級統管的長效管護機制,要久久為功。
在象山縣西周鎮大竹園供水站,上午9點,這里空無一人,只有機器設備在運轉。類似大竹園供水站這樣的全自動化監測站點在象山共有17個。
據象山縣水務集團第三自來水公司負責人蔣海鴻介紹,早上會有人去抽檢水質,之后就不需要人員投入了。他所在的公司受象山縣水利局委托,從2016年8月起為村里的供水站提供專業服務,包括凈化、消毒、化驗、維修。近年來,象山縣下屬鄉鎮、村落形成的專業供水一體化,讓村民們欣喜不已。
在工程建設方面著重“以大擴面”,在管理上注重“以大帶小”,從根本上解決村級建設管理與運行管理專業缺位問題,破解小型供水工程停留在“自流水”建設標準上,實現從“建得起、有人管、用得起”的飲水解困標準向“標準建、專業管、用得好”飲水安全標準轉變。象山縣創新提出的“以大擴面、以大帶小”的建管模式,得到了浙江省各地的充分認可,并被作為經驗推廣。
按照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三年行動要求,各地將建立以縣為單位的管護機構或明確由水務公司全面負責縣域所有農村供水工程的運行管護工作。管護機構可成立專門管護隊伍直接管理,也可購買服務實行“物業化”管理,減輕村級水站管理壓力,提高水質安全保障。同時,將全面落實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水源保護、水質監測評價“三同時”制度。此外,浙江省將探索建立適合我省農村供水實際的市場化運行機制,按照“補償成本、公平負擔”的原則,合理確定水價,推行分類水價、階梯水價制度,實行一戶一表計量收費。
各地積極行動,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溫州市擬推行“鄉鎮農村供水公司”專業化管理村級水廠改革,爭取在2020年完成改革任務;臨安區由水投公司負責農飲水項目建設,建設資金政府全額負擔;淳安縣姜家鎮等地農村飲用水管理有限公司舉行揭牌儀式,依托鄉鎮規模化水廠分片承擔供水區域內村級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設和運行管護任務;青田縣建成一批鄉鎮所在地的高標準設施齊全的“中心供水站”,對周邊散小的飲水村莊進行安全服務全覆蓋……
滴水潤民生,大潮起浙江。
如今,“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正在浙江大地掀起新一輪的建設高潮。溫州市、金華市、麗水市、舟山市等地先后將其列入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溫州市、臺州市出臺達標提標三年專項行動方案,全面打響農村飲用水安全攻堅戰;安吉縣、蒼南縣、浦江縣、江山市、定海區、龍泉市等地建管并舉,著力推進農村飲用水工作長效運行……
城鄉同質,任重道遠;三年為期,快馬加鞭。
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更是打好高質量發展組合拳的重要舉措。一滴水所能繪就的美好圖景,將成為這項民生工程有精度、有溫度、有廣度的重要注腳,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時代洪流中激揚起一簇簇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