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鎮安縣大坪鎮元山村,騾子馱運沙石料 2016年10月,鎮安縣水質檢測中心,檢測人員檢測耗氧量取試劑高錳酸鉀 2018年4月,鎮安縣大坪鎮,八代人都沒有吃上自來水的匡大爺夫婦面對嘩嘩的自來水喜不自勝 2018年7月,鎮安縣月明村采用不銹鋼蓄水池
□記者 劉艷芹 通訊員 余良禧 位于陜西商洛市鎮安縣城東片的大坪鎮鳳凰村,全村4個村民小組,413戶1446人,3個村民小組居住在海拔1200米的半高山上,水源極度貧乏,過去90%人畜飲水全靠肩挑背馱,最遠的往返需要一個多小時。之前曾解決了部分飲水困難戶,但很不徹底。 今年78歲的匡運林夫婦是鳳凰村3組村民,在他們記憶中人老八代吃的都是山溝里的潭水。為了用水,先輩們在房后的溝里,挖了兩個水潭,山上滲出來的水流到潭里,沉淀后,上游的水潭用于飲水,下游的水潭用于洗衣服。因為缺水,兒子一家很早就出去打工了,女兒出嫁,常年只有他們老兩口在家。水潭離家500多米,山路陡峭崎嶇,年輕時身體好,挑水吃,年紀大了挑不動,老兩口就一桶一桶抬水吃。 2018年,鎮安縣飲水安全工作隊采取宜引則引、宜井則井的辦法,累計新修水窖7座,沉淀池1座。蓄水池8座,更換鋪設管道5.1萬米,解決了全村人口的吃水問題,96%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 針對他們家的情況,工作隊專門鋪設管道1700多米,從他們家房后另外一個水質比較好的溝道引來泉水,給他們家安裝了自來水,徹底解決了令老兩口頭疼多年的吃水問題。 “甜甜的!和我原來吃的潭水就是不一樣,味道好還干凈。”自來水接通的那一天,匡運林夫婦看著水龍頭里涌流出的清清亮亮的自來水,用布滿老繭的雙手捧了一捧就喝,雙眼噙滿幸福的淚花。 匡運林夫婦家的飲水變化,鳳凰村的飲水變化,只是鎮安縣改革開放40年來飲水安全工作的一個縮影。 四十年來,尤其是近年來,鎮安縣縣委、縣政府本著“因地制宜、先急后緩、先重后輕”的原則,在統籌解決全縣缺水村組和學校等公益單位的飲水安全問題時,優先安排高山缺水村組的供水項目。堅持“水源充足、水質達標、板塊推進、群眾滿意”的標準,采取集鎮集中供水、村級管網供水的辦法,每年以解決2.5萬人飲水的速度穩步推進。 2018年,鎮安縣圍繞年度脫貧摘帽飲水安全全覆蓋目標,積極籌措資金一億多元,在全縣15個鎮辦、154個村(社區)展開“決戰2018脫貧攻堅安全飲水”攻堅戰,新建、改擴建工程3688處,鋪設主管道480萬米,全縣25.1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1萬人,全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為98.8%,達到了國家貧困戶脫貧、貧困村退出和貧困縣摘帽的飲水安全標準。 農村飲水安全是一項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頭等大事,要把群眾的事情辦好,讓群眾滿意。 工程前期,鎮安縣水務局選派了30多名工作人員深入到各鎮辦,走村入戶,對全縣所有的農村住戶飲水安全情況進行全面普査,并建立了飲水安全臺賬。結合脫貧退出“577”標準,針對飲水未達標的村,根據存在的短板問題,因地制宜制定解決方案。統籌安排,合理規劃,充分挖掘地下水,合理利用地表水,力爭蓄積天上水,采取建管網、打水窖、打水井地下水罐、地上不銹鋼水池等多種工程形式,確保各村飲水安全工程順利實施。 工程實施中,鎮安縣政府與各鎮辦簽訂了“目標責任書”, 將農村飲水安全作為脫貧攻堅的“一號工程”,責成分管副縣長主抓;縣水務局成立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緊盯目標任務逐鎮、逐村列出任務清單。各鎮辦政府具體負責農村飲水安全建設中的征地、施工中的矛盾調處及外圍環境保障工作;縣水務局給每個鎮辦聘請一名工作人員,作為該鎮辦飲水安全建設責任人,與水務局簽訂目標責任書,具體負責所聯系鎮辦的飲水安全建設推進工作;同時,由縣水務局紀檢組牽頭,對工程建設進行監督指導。 工程建設中,鎮安縣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采取兩條線路分步實施,一方面,由中標單位組建15個專業施工隊,按照先解決“無水戶”再考慮“改造提升”的原則,大型項目由專業施工隊施工,小型項目由村民投工投勞,縣水務局提供物資,鎮、村組織施工。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逐村逐戶從“源頭”到“龍頭”不漏一戶,采取“高山地區水窖蓄水,矮山引水,川道提引”相結合的模式,徹底解決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工程建成后,為了克服“重建輕管”不良現象,進一步加強農村供水工程的運行管護,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長受益,鎮安縣全面落實建后管理“三個一”,即出臺一個管理辦法、組建一個管理機構、制定一個維修基金提取使用制度,著重解決“有人管”、“有法管”和“有錢管”等三個方面的問題。該縣制定出臺了《鎮安縣農村供水工程管理辦法》,明確了管理內容和要求,一個辦法管到底,做到“有法管”;12月底以前,在全縣15個鎮辦全面完成農村供水工程產權改革,組建鎮安縣村鎮供水總公司和村級供水協會,一個機構統到底,做到“有人管”;同時,制定和完善了《鎮安縣農村飲水工程維修基金管理辦法》,明確農村供水工程維修基金提取由當地財政列支和水費計提兩個渠道籌集,逐年累計。在使用上實行專戶儲存、專賬管理、專款專用,一個制度用到底,做到“有錢管”。 多年來,通過落實機構、編制、人員、經費、職能這些措施,鎮安縣農村供水運行得到精細化管理,實現了良性循環。越來越多的人吃上了安全、衛生、健康的自來水,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更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