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A日前發布了《大中華區工業物聯網發展》(The Industrial IoT in Greater China) 研究報告,重點介紹該地區工業物聯網市場現狀、主要應用場景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報告通過對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臺灣大哥大、亞太電信集團、遠傳電信等移動運營商的采訪,分析了5G、大數據、人工智能(AI)和移動物聯網(IoT)等技術如何與工業系統相結合,持續推動在該地區的產業轉型和升級。GSMA智庫 (GSMA Intelligence) 估計,到2025年全球的工業物聯網 (IIoT)連接數將達到138億,其中大中華地區的連接數約為41億,約占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
GSMA首席技術官Alex Sinclair評論道:“移動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萬物互聯不僅讓我們的城市更智慧,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輕松、更高效。中國在工業物聯網方面投入巨大,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與工業生產系統相結合,將簡化生產過程,大大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效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將成為該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工業物聯網將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相結合,通過大量可實時監控復雜物理機械效能的連接傳感器,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用于優化生產并進行主動預防性維護,從而提高效率,并產生可用于研發新流程的新洞察。所采集的數據還能夠應用于生產制造以外的其它相關領域的分析,例如減少能源消耗和網絡資源投入等。另外,中國目前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迅猛,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優化,人工智能將有助于高效準確的管理復雜的工業設施和流程再造。
GSMA智庫最新的報告指出,全球物聯網市場(包括:連接、應用、平臺與服務),到2025年預測價值將達到1.1萬億美元。來自不同背景的企業-包括移動運營商、IT公司、設備制造商和系統集成商–都希望在這個市場中分一杯羹。商業應用占據了整個物聯網市場的半壁江山。根據Gartner 公司的研究,截至2020年,全球互聯網總支出將突破3萬億美元,其中跨行業商業應用支出占5700 億美元,垂直行業應用占 9100 億美元。這表明自 2016 年起,這兩部分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分別達到30% 和 8%。
大中華區是物聯網技術的一個巨大市場,同時也是元器件等產品的主要供應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是各種商品的主要制造商,其中包括世界上大部分的電子產品。事實上,大中華區制造了大部分的傳感器、芯片及物聯網的其他構成組件。安盛保險表示,截至2020 年,全球將需要 2000 億物聯網連接組件和設備 。
與此同時,中國也涌現出眾多新興企業,例如由百度前任首席 AI 科學家吳恩達創辦的landing.ai、 K2Data和RootCloud,這些企業都可能會在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中國物聯網行業代表城市-無錫,每年都會舉辦獎金高達一千萬人民幣(折合150 萬美元)的物聯網創新大賽,以眾包的形式推動創新。許多在大中華區研發的物聯網組件和服務都部署在了本地。事實上,中國的制造業是采用物聯網解決方案的主要客戶。工業物聯網能夠幫助中國數百萬的工廠和生產車間顯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更好地管理其基礎設施。
研究公司 IDC 預測,中國各種形式物聯網工具包的市場總收入將會從 2017 年的 1930 億美元上升至2020 年的3610億美元。其中,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中國工業物聯網市場收入的年增長率約為 25%,并且將在 2018 年達到近 3000 億元人民幣(折合 47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