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2016年開始,德州市對中心城區老舊小區進行改造,鋪路安燈、栽花種草、改造管網、修繕門窗墻體……如今諸多小區舊貌換新顏,群眾樂開懷。大眾網德州頻道聯合德州市房管中心,特別推出“中心城區老舊小區聽民聲”策劃,走進部分改造完成和正在改造的老舊小區,聽聽群眾、物業、街道的說法,從基層的聲音里看老舊小區工作的群眾滿意度,以及群眾對于改造工作的意見建議,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真正打造為“民心工程”。
德工宿舍35年舊貌四個月換新顏 家家戶戶喝上自來水
“中心城區老舊小區聽民聲”系列報道之四
以前居民私種蔬菜的空地被高大的梧桐樹取代,小區居民都愛在樹蔭下乘涼。(翟巖 攝)
以前坑坑洼洼的磚地改造成了水泥路,居民都笑稱再也不怕走路被絆倒了。(翟巖 攝)
改造后的德工宿舍墻面被粉刷一新。(翟巖 攝)
大眾網德州6月20日訊(記者 祁小麗)2017年夏天,63歲的董兆瑞終于告別了自1993年搬進來的德工宿舍的破舊老樓。外表灰暗破舊,地面坑洼、墻壁斑駁、陰冷漆黑,就連水都是廠子里自己挖的深井。可自2017年4月到8月,董兆瑞見證了30多年的老樓房,一點點煥發出了新活力。2018年6月19日,大眾網記者來到董兆瑞的家中時,他正一邊喝著茶水,一邊愜意地看著室內室外優美的環境。
“我是1993年部隊轉業回來的,一來就住進了德工宿舍。”董兆瑞條理清楚,說起話來中氣十足,但是畢竟是三十多年的老樓房,就算廠子里整修一下,還是不徹底;自去年開始,小區開始進行從上到下的徹底改造。首先就是樓頂的隔熱板,以前的隔熱板單薄不說,由于年久老化,隔熱防水的作用早就沒有了,董兆瑞細細地數著,慢慢回憶,以前還自己掏錢換過一次,但是還是沒堅持多久,小區進行改造時,鋪了雙層的隔熱板,尤其到了夏天樓道內清涼多了,也不怕漏雨了。小區內還發生過盜竊、電線著火,住得讓人擔驚受怕,“改造的時候樓下裝了防盜門,擋風防塵不說,也安全了。”董兆瑞喝了口水,又指了指樓下,小區地勢低,地下室就更低了,一下雨就倒灌,防盜門還能擋水,不然趕上下雨出不了門。有了防盜門,董兆瑞的糾結也隨之而來。樓道內經常有人不知道隨手關門,有時候風刮過來,大門就受一次撞擊,日子久了,鎖就不好用了。董兆瑞有點看不慣,除了自己經常制止,還特意寫了“隨手關門”四個大字貼在門上。“小區改造好了,很多設施都需要大家維護好,不然還是會越來越舊。”董兆瑞笑著說。
改造前的德工宿舍,道路坑洼不平。(資料圖)
改造前的德工宿舍樓道沒有防盜門,樓道內存在安全隱患。(資料圖)
改造后的小區裝上了防盜窗,整潔又安全。(翟巖 攝)
下午四點,陽光由炙熱變得溫暖,徐徐微風帶著青草香穿梭在小區樓房之間。在德工宿舍的西區,趙長芳正和幾位好朋友坐在馬扎上聊天。趙長芳今年83歲了,是廠子里50多年工齡的老廠長了。看到記者前來,他很樂意和記者聊起小區的“變遷史”。早在1980年,德工宿舍開始修建,1983年小區建好,趙長芳和幾位老伙伴便成了德工宿舍的第一批住戶。“你看這路,以前都是坑坑洼洼的,別說晚上,白天出門都很害怕,尤其是我們這些年紀大的,摔一下身子骨也受不了咯。”趙長芳笑了笑,2017年的時候小區進行改造,把路一層沙土一層混凝土地重新鋪了,平整不說,也干凈了很多,現在出門,閉著眼睛都不怕了。趙長芳舉了舉手里的水杯,微黃澄亮的水里面是茶葉被泡得舒展開來。以前用水都是去廠里挖的500米地下井自己提水,改造的時候,小區內的管道也隨之改造,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省事多了。除了自來水管道,改造的時候還將以前屋頂上的雨水道和下水道合二為一,也不用再清理化糞池了,干凈衛生不說,也沒異味了。
6月19日,對德工宿舍業主委員會主任何福星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天。這一天,何福星從廠子的行政部正式退休了。可小區內219戶樓房居民、十幾戶的平房住戶,很多管理方面的細節,何福星還是緊緊抓住不敢放松。“以前小區里空地較多,居民又都是廠子里的老員工,退休后沒什么事,就愛在小區空地上種點菜。”何福星告訴記者,到了夏天,絲瓜秧和電線纏在一起,亂糟糟的招蒼蠅蚊子不說,還有安全隱患,但是誰家都不想拔。小區改造的時候,何福星每天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解釋私種的危害,分析小區的規劃布局。經過何福星的勸說,居民紛紛同意拔除自家種的菜。如今,小區內取而代之的是高大挺拔的梧桐樹和灌木,樹蔭多了,每天到了下午,大家都愛搬著小板凳出來乘涼,鄰里關系也更加融洽了。除此之外,小區內還安裝了兩臺監控,不僅防盜,誰家的老人走失了,也能調出來監控,然后順著方向去找。
說起小區改造,何福星笑著告訴大眾網記者,小區今天的變化多虧了市里的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撥出專項資金,居民一分錢沒花,卻享受到了新環境帶來的舒適。如今,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家家戶戶還喝上了自來水,大家住得也越來越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