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區基礎設施規劃(2018~2020年)》初稿已敲定。到2020年,我省淮河行蓄洪區內將實現相鄰鄉鎮間四級及以上公路連接,自來水“村村通”,重點區域4G網絡全覆蓋,居民也將不再為用電而煩惱。
在道路建設上,為解決淮河行蓄洪區內交通設施薄弱的問題,我省將全面提高區內硬化道路的密度,形成以防汛道路為局域骨干、生產(機耕)路為基礎的道路網絡,實現撤退道路與區域路網的有效銜接。到2020年,實現區內相鄰鄉鎮間四級及以上公路連接,集中居民點通水泥或瀝青路,田間生產道路至少實現簡易鋪裝。
在用水上,我省將優先解決區內貧困村飲水安全,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證率。為提高飲水保障程度,按照規劃,2018~2020年,淮河行蓄洪區計劃新建水廠4座,改擴建水廠28座,實施現有57座水廠管網延伸工程,分散供水工程3座,共增加日供水能力29.76萬噸。到2020年,實現區內自來水“村村通”。
在通訊設施上,為了消滅通信網絡存在的盲區,我省將升級改造區內有線通信光纜,加快無線基站建設,持續加強寬帶網絡深度覆蓋。2018年~2020年,淮河行蓄洪區計劃建設通信基站23個,改造通信基站29個;規劃改造桿路1004公里、光纜982公里,新建桿路1132公里、光纜1645公里。到2020年,實現區內無線網絡與有線網絡全面覆蓋,行政村光纖通達,
鄉鎮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4G網絡全面深度覆蓋。
在電力供應上,為解決電網標準較低的問題,我省將重點補齊行蓄洪區電網短板,推進區域電網結構升級,實施并完成配電網升級改造,加快實現城鄉電力均等化。
按照《規劃》,2018~2020年,淮河行蓄洪區要新建(改造)110千伏變電站4座,容量35萬千伏安,線路長度64.5公里;35千伏變電站14座,主變21臺,容量23萬千伏安,線路長度255.36公里;10千伏線路717.32公里,配變臺數728臺,容量23.37萬千伏安。到2020年,實現區內變電站雙電源供電,居民將不再為用電發愁。
新聞鏈接
我省淮河流域現有16處行蓄洪區
安徽省淮河流域現有行蓄洪區16處,包括濛洼、南潤段、邱家湖、城西湖、城東湖、瓦埠湖和老汪湖等7處蓄洪區;以及姜唐湖、壽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湯漁湖、荊山湖、花園湖、潘村洼等9處行洪區。
這16處行蓄洪區總面積2813.4平方公里,涉及合肥、宿州、蚌埠、淮南、阜陽、六安和滁州等7市19個縣(市、區),以及安徽省農墾集團、淮南礦業集團。目前,行蓄洪區內現有人口99.07萬人,規劃至2020年,人口達101.2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