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以來,環保“一刀切”備受社會廣泛關注。12月28日上午,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在環保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此再度作出回應。
“一刀切”與“高級黑”
劉長根表示,環保督察執法日益深入推進,督察震懾、警示效果不斷顯現,督察進駐前后,確實出現少數停工停產情況。個別地方擔心督察問責,不分青紅皂白,采取緊急停產、停業等簡單粗暴“一刀切”的方式應對督察,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這是對中央環保督察的“高級黑”。
他說,從實際情況看,發生這種情形是個別的、局部的、短時的,是典型的地方環保懶政行為。對此,我們堅決反對,發現一起糾正一起,并要求地方舉一反三,嚴肅處理。
“隨著中央環保督察工作的全面鋪開,各種利益訴求紛繁復雜,一些自媒體不時夸大事實,進行不實炒作,混淆視聽。對此,中央領導同志也專門做過批示,我們專門組織去逐個調查,要求地方查清情況、澄清事實,及時發布真相,并依法追究相關人責任。”他講道。
據劉長根介紹,在第三批督察中,有輿論反映浙江紹興造紙企業停產導致紙制品價格大幅上漲。但經查實,3600家只有10家環保違法違規企業停產,沒有影響紙制品價格。
“對于企業停工停產情況,我們做過分析,都是依法依規確確實實需要停的、需要整改的,都是群眾反映特別強烈且無法整改到位的。對那些不分青紅皂白就采取簡單粗暴方式的行為,我們在督察中就已堅決予以糾正。”他說。
督察不是“一陣風”
對于未來環保督察力度的持續性問題,劉長根表示,初步考慮2018年對首輪督察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緊盯問題,壓實責任,確保不是“一陣風”。今后我們將對首輪環保督察情況進行梳理,總結經驗,為后續督察做準備。研究推進環保督察法規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督察工作機制,逐步將環境保護督察納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社會對中央環保督察的認知是一個過程,其實從第一批到第四批,我們是一以貫之,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始終是奔著問題去,奔著責任去。后幾批督察壓力在不斷加大,主要是因為后續問責工作全面啟動,進一步傳導了壓力。”他說。
劉長根透露,接下來要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針對重點地區大氣污染、重點城市黑臭水體污染以及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同時指導地方建立省級環保督察體系,實現國家督省、省督市縣的中央和省兩級督察體制機制,發揮督察聯動效應。
他認為,從環保督察實踐來看,督察需要氛圍和老百姓參與,我們在制度設計、工作操作層面一直把信息公開和宣傳報道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比如,督察進駐期間,要求地方采取清單化和表格化形式每天公開報道,倒逼各地加大整改力度,切實解決問題,調動群眾參與熱情。督察后,要求各地繼續開展宣傳報道,營造氛圍,推動督察整改持續深入。
“這樣不僅能在無形中給地方附加了強大壓力,一改過去只有 ‘上級督下級’的被動局面,還強調了環保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可倒逼地方做好整改工作。”劉長根說。來源: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