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珠海農業總產值2020年將達140億元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1-11  瀏覽次數:477
     到2020年,珠海農業總產值將達140億元,廣東省名牌農業產品增至30個。近日,珠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未來五年珠海農業的各項發展目標和舉措。

《規劃》明確,未來幾年,珠海農業發展定位為現代都市型智慧農業,將大力發展現代都市生態友好型農業、現代種業、休閑農業、創意農業和智慧農業,增強珠海市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為此,珠海將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支撐體系,大力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公共服務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努力構建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體系、產業結構體系、科技支撐體系、要素市場體系和支持保護體系,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發展目標??農業總產值年增10%

《規劃》要求,珠海現代農業發展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按照“高新、高端、高值、生態、健康、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注重資源環境保護,用工業化、園區化的理念謀劃農業,深入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建立具有嶺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生態休閑旅游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除科學發展外,珠海現代農業還要遵循安全供給、融合發展、集成創新原則。

從總體目標看,《規劃》提出,到2020年,農業生產條件、物質裝備、科技水平、服務能力明顯提高,主導產業逐步形成、區域布局更趨完善、品牌效應顯著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取得新突破,勞動者素質得到新提升,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現代農業建設水平躍上新臺階,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其中,到“十三五”末期,珠海的主要預期目標包括:農業科技水平顯著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80%;農業效益顯著提高,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達到14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農業組織化程度顯著提高,全市新增20家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等。

主要任務??加快增長方式等“八個轉變”

《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期間珠海現代農業的八項主要任務,即“八個轉變”,包括:加快增長方式向科技創新驅動轉變、加快經營方式向適度規模轉變、加快結構調整向優化協調轉變、加快生產條件向現代裝備轉變、加快產品供給向綠色精品轉變、加快農業功能向三產融合轉變、加快資源市場向開放合作轉變、加快農村改革向共享多贏轉變。

在經營方式上,珠海將推進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同時大力實施“兩園兩區”戰略,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帶動發展,吸引和聚集一批產業化經營主體,形成一批特色產業群。

農業生產條件方面,珠海將加快向現代裝備轉變。具體舉措包括: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珠海將積極發展智慧農業,打造珠海農業智能系統,依據氣候、土壤、水質等環境數據的分析研判,合理選配農產品種,科學指導生態循環農業生產。

珠海農業產品供給也將向綠色精品轉變。在提升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水平的同時,珠海將大力推進農業生態循環經濟發展、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實施名牌帶動戰略等。“十三五”期間,珠海將通過政府激勵引導的方式,力爭實現廣東省名牌產品由19個增加到30個,廣東省著名商標由6個增加到10個。

三產融合也是主要任務。在發展“農業二產”和“農業三產”的同時,珠海將大力促進農產品流通,加快發展“互聯網+農產品流通”。引導區域農產品品牌和優質水產、稻米、水果、禽畜等與網購市場對接,鼓勵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依托網絡開發定制農產品,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拓寬銷售市場。

農村改革方面,珠海將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拓寬農村居民增收渠道。值得一提的是,珠海也將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對新增政府投資項目加快形成以“國有企業代建為原則,多種市場化建設運營模式為補充”的農業農村項目投資運營格局。

“1+2+3+4+5”發展理念

基于目前農業發展基礎、資源稟賦以及未來的總體發展定位,《規劃》提出,珠海“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將采用“1+2+3+4+5”的發展理念。

“1”指一個總體定位:現代都市型智慧農業;

“2”指兩大行業引擎:現代種業(產前)、加工物流(產后);

“3”指三大產業組合拳:現代漁業、健康種植業、生態畜牧業;

“4”指四輪驅動:農業園區、農業裝備(現代科技)、農業品牌、農業云服務(互聯網+現代農業服務);

“5”指五大基礎支撐:農業土地集約與生態環境保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新型農業主體培育、美麗村居建設、農業政策與金融(含農業保險)支持。

現代農業13項重點工程

一、標準農田(魚塘)建設工程

按照“規模適度、能灌能排、電網配套、生產便利、生態良好”的要求,建設標準化農田(漁塘)。“十三五”期間,建設萬畝現代標準農田。

二、現代漁港建設工程

加快編制現代漁港建設規劃,“十三五”期間,逐步構建起防臺避風能力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生態良好的現代漁港新體系。

三、現代農業裝備工程

“十三五”期間,大力推動現代裝備在農業中的廣泛應用。到2020年,力爭全市水稻機收率達到95%,機插率達到80%,水產養殖機械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四、優勢特色產業工程

實施“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工程;有序推進農村土地向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銷專業大戶集中;努力促進中央、省農業龍頭企業、市內外工商企業投資珠海市現代農業;做大做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

五、現代農業園區工程

大力實施園區帶動戰略,并以“兩園兩區”為中心,以點帶面,輻射發展。

六、現代農業冷鏈物流建設工程

建設現代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降低物流成本、促進農產品保值增值。大力推進“互聯網+農產品流通”的營銷模式。

七、“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工程

編制珠海市智慧農業發展規劃。建設農業科技110綜合信息“云”服務平臺以及應急指揮調度系統等。

八、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工程

整合全市農業科技資源,完善農業科技研發機制。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科學技術和新型農業裝備。

九、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工程

保障基本食品安全需求,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十、動植物疫病和有害生物預警防控工程

加快全市動植物保護與檢疫體系建設。

十一、新型農民培育工程

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要求,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

十二、金融支農建設工程

加強財政資金與金融支農政策的雙輪驅動,探索先建后補、民辦公助、以獎代補、以物代資、獎補結合等多樣化的財政資金投入方式。

十三、實施種業工程

重點推進種業研發中心建設;完善種業展示中心的建設;全力打造種業孵化平臺;加快種業交易中心建設。   來源:南方日報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