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2016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節本增效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因素之一,而智慧農業又是實現農業節本增效的重要途徑。
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智慧”。除了精準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1月7日,由中國智慧農業產業聯盟、北京物聯網協會主辦的全國首屆智慧農業行業盛會-首屆中國智慧農業年度峰會暨“匠農杯”頒獎盛典在中國農業大學開幕,來自全國各地農業主管部門領導、智慧農業行業權威學者、農業企業代表500人參加了此次盛會。
本次峰會以“崛起、融合、筑夢”為口號,峰會上半場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中國工程院士汪懋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程會強博士、中國農業大學李道亮教授、瑞典OBOYA控股集團董事長烏江等權威農業專家和企業家分別就智慧農業新政策、智慧農業發展趨勢及前景、智慧農業的具體應用實踐、智慧農業發展的北歐經驗等主題做了精彩演講;在峰會的下半場,多位專家和企業家分別從智慧種植、智慧養殖、智慧農資、休閑農業、農業電商等角度做精彩報告,充分展示了我國智慧農業最前沿的應用場景。
我國現代農業的轉型發展,需要有一批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站在時代前沿的“追夢人”和“追夢企業”,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和成果,給中國智慧農業的發展增添光彩。在本次峰會上,還舉行了隆重的“匠農杯”頒獎盛典,以此在農業領域重塑“匠心精神”,鼓勵在智慧農業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個人和企業,樹立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的行業榜樣。
發展智慧農業,關鍵在于應用落地。本次峰會還舉行了北京新型智慧農業研究院揭牌以及專家受聘、項目簽約儀式,未來研究院將整合產、學、研、用各類優質資源和權威專家團隊,致力于科研機構與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農業項目的應用與落地,助力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
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及智能農業裝備在農業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智慧農業將貫穿于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各個環節,它不僅會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也將引領我國農業的現代化轉型升級,成為利國富民的利器。此次峰會,匯聚農業精英,從農業產業鏈的不同環節通過演講、對話、分享、交流等形式,開啟了中國智慧農業新風貌! 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