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節水,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該縣圍繞老漳河實施了地上水工程,對原有6條與老漳河相鄰的支渠進行擴挖清理,配套建設揚水站點和節制閘,一次性引水、蓄水可有效保障2.5萬畝耕地灌溉一輪。在項目村建設小型蓄水工程4座,利用地下涵管與支渠相通,在支渠、坑塘配套建設提水點73座,并采取地下防滲管道輸水+地上軟管+小畦灌溉的模式,通過地下防滲管道配接地上軟管灌溉,實現地上水灌溉二級防滲。項目區全部鋪設地下輸水管道,推廣高效節水噴滴灌面積超過了2萬畝,配套實施了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精準施肥、精準灌溉,水資源利用率達到了95%以上;結合美麗鄉村建建設,利用坑塘、支渠及周圍區域實施淡水養殖、清藕種植、休閑觀光、果園采摘、垂釣餐飲等產業,打造了生態美、產業優、農民富的美麗鄉村,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管理,實現農業高效節水。在節水管理上,巨鹿縣確定了“強化科技、優化管理、轉變觀念”的三大管理節水新模式,實現農業高效節水。該縣農發辦在井灌區農業灌溉中,逐步引進配備了土壤墑情檢測系統、智能節水灌溉控制系統、戶外式X頻機井灌溉系統,利用現代技術裝備對土壤墑情、水源狀況和作物生長各項指標進行實時監控,通過綜合分析準確計算出作物確切的需水量,使農業生產灌溉用水實現了智能化、科學化、精準化、高效化。并通過培育統籌統管的用水組織,對灌溉工程實行統一管理、對農田實行統一灌溉、按照協議統一價格收費,比農戶分散自行灌溉除節省人工外,每畝節省水電費5元,比機井灌溉節省水電費近40-50元。
優化結構,助力綠色產業崛起。按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部署,該縣全力實施了“以設施農業為主攻、以旱作農業為方向、以標準化基地種植為基礎”的產業發展戰略,依托龍頭發展設施節水農業,目前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棚內全部利用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進行灌溉,形成了節水、高效的雙贏發展局面。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支撐,積極引導農業種植結構的優化調整,以發展旱作農業為主攻,實施建設張雜谷8號小雜糧育種面積5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夏播谷種植繁育基地,輻射帶動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灌溉用水量僅為小麥、玉米等普通作物的60%。同時,在產業龍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的促動下,利用租賃、托管、合作等多種形式,加塊土地流轉,加快農業生產的基地化、規模化、節約化,發揮農業灌溉規模化節水效果,以耐旱節水的金銀花、枸杞為主的中藥材產業迅速發展,金銀花種植面積13萬畝,枸杞種植面積6.5萬畝,實現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