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安全是城市發展和民生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成都天府新區總體規劃建設的啟動,作為重要承載區的雙流將翻開城市快速發展的新篇章。重大項目的連接落戶、城市人口的不斷聚集都對城市供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相關要求,結合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要求和雙流實際,雙流區圍繞打造水清岸綠的國家中心城市副中心這一核心,堅持綠色發展,注重量質并重,
以供應服務雙向提質增效為重要著力點,加速構建安全供水服務網,為城市發展和民生建設保駕護航。
岷江水廠一、二期擴能改造項目完工
日增凈水供應10萬噸
國慶大假期間,岷江水廠內仍是一派繁忙的工作景象。歷時7個月,總投資約2000萬的雙流區岷江水廠一、二期擴能改造項目已經完工,正在試運行。
記者在現場看到,管道內的金馬河源頭水通過配水井緩緩流入沉沙池,再加入絮凝劑沉淀后進入濾池,經過多環節處理、從清水池流出的潺潺清水就新鮮“出爐”,達到飲用標準的自來水。控制中心內,工作人員緊盯著儀器,仔細觀察記錄各項數值。“供水安全關系到每一個市民切身利益,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加倍小心謹慎。就目前情況看,各個環節都運行有序。”岷江水廠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岷江水廠一、二期擴能改造工程主要在一期、二期沉淀池外側增加4座機械絮凝斜管沉淀池,在一期、二期工程濾池外側增加4座氣水反沖洗濾池。反沖洗系統利用原系統,在二期技改工程加藥間內增加7臺加藥系統。其中4臺供新增投加點使用,2臺供一期現狀沉砂池加藥點使用,1臺作為備用。在二期技改工程加氯間內增加前加氯系統,5臺加氯機,4用1備,在沉淀池投加點處配套增加4套水射器投加系統。“我們將在半月的試運營期間進行各項設備調試,驗收合格后再通過城市管網進入千家萬戶。”岷江水廠相關負責人透露。“隨著雙流由衛星城向城市副中心的發展蛻變,眾多項目的落戶和大量人口聚集帶來城市用水量的激增。雙流區現有生活用水主要由岷江自來水廠供給,目前我們自來水廠的每日供應凈水30萬/噸。最近這幾年,雙流區域內用水需求每年增量都在10%以上。供需矛盾進一步凸顯。因此,水廠擴能增效,保證城市發展用水需求迫在眉睫。該項目投入后,雙流將日增凈水供應10萬噸,達每日40萬噸,有效緩解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用水緊張局面。”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按照雙流區相關規劃,該區還將啟動三期水廠二階段、四期水廠工程,全面保障供水安全。
雙流首個原水監測站本月投用
城市安全供水系統全面升級
構建安全供水服務網,雙流不僅在供應量上做“加法”,在質量上也同樣保證“含金量”。記者采訪獲悉,投資近70萬元的雙流首個原水監測站工程已經完工,本月內將投入使用。這標志著雙流城市安全供水系統全面升級!據悉,該系統將利用設在都江堰水文站內的水源監控系統,全程監控原水源頭水源的濁度情況。最大限度保障成都岷江水廠自來水凈水分廠安全生產。
濁度56.26ntv, 水溫18.4攝氏度……設在紫坪鋪水庫的水中探頭通過視頻和圖像將原水水源信息傳遞到雙流岷江水廠水質檢測中心大屏上。“我們通過水質高濁度分析儀和濃度分析儀等現場專業檢測設備可以清晰看到原水水源水量、水質、水位情況。” 雙流區水質監督監測中心主任楊霞介紹。“因為原水水源到岷江水廠需要8個小時,若監控探頭發現原水濁度超過生產處理能力,就可以利用這8小時的時間差預警,提前做好應急處置措施。
雙流水務人對供水安全的細節把控同樣嚴謹。“我們今年還首次啟用了水質檢測車,提高應急監測能力,用于應對突發事情。”楊霞告訴記者。據了解,水質檢測車內安裝有操作臺、應急燈、濁度儀、色度儀等便攜式、多參數監測設備一應俱全,就像一個流動的實驗室一樣,能對突發事件現場進行簡單分析。“自4月投用以來,該檢測車處理應急保障事件多起,非常方便快捷。” 來源: 成都日報(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