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極大的提高了經濟效益。
一是增產效益。項目工程建設完成后,灌溉保證率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多。二是節地效益。通過渠道整理,比土渠輸水灌溉節地1.5%~5%。三是節能效益。灌溉用水量減少,耗油量、用電量相應降低。四是省工效益。降低了勞動強度,灌溉、耕作用工量普遍降低,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五是節水效益。采取平整土地,采用了地面灌水技術,節水10%~20%。
二、極大的提高了社會效益。
一是項目實施后,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生產條件顯著增強,灌溉周期大大縮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合作組織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民的市場化、組織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二是為全縣農業發展起到導向、示范、輻射作用,實現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快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三、極大的提高了生態效益。
項目建成后,為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條件,具有較大的生態效益。一是通過節水項目的實施,項目區基本實現溝渠路林配套,排灌設施完善,旱能澆、澇能排的標準。二是項目區苗木的培育,改善了項目區自然面貌,形成大地園林化景觀,提高林木覆蓋率,不但凈化空氣還使該區域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小氣候。三是項目建成后,用水有了充足的優質水源,減少了淺層地下水的開采量,避免了地下水漏斗區的擴大,避免當地生態環境條件的惡化,維持生態平衡。 來源:東方圣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