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縣新榮鄉克托村村民在新建成的高原安全用水井房取水。(資料圖片)記者 高啟龍 攝
9月14日,記者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2016年度甘孜州石渠縣包蟲病區打井供水工程已于近日全部完成,共完成150口供水井的野外施工作業,可解決色須、尼呷、長須貢馬等19個鄉(鎮)972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至此,被省政府確定為民生工程的甘孜州包蟲病區找水打井供水工程,歷時4年圓滿結束。
飲用受牲畜污染的地表水或淺表水,是患包蟲病的一大病因。2012年7月,省國土資源廳啟動實施石渠縣包蟲病區地下水資源應急調查與安全供水示范項目,當年在石渠縣11個鄉(鎮)建成50口示范井,解決近800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這50口示范井的井深全在35—55米之間。“在30米以下取水不僅安全,還可避開冬季凍土層。”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險起見,井管10米以上部位,還全部灌裝了水泥以防病蟲卵滲透。
根據《甘孜州包蟲病區地下水調查與打井供水工程總體實施方案》,從2014年至2016年,分3年在石渠縣、白玉縣、理塘縣、色達縣、德格縣等5個受包蟲病危害嚴重地區,組織實施地下水調查及打井供水工程,先后完成504口供水井及配套設施建設。為保障項目順利推進,省政府還專門籌措1.7億元資金。
4年來,甘孜州包蟲病區找水打井供水工程共打通554口供水井,工程總進尺2.4萬米,為包括牧民、僧侶、師生等在內的6萬余群眾提供了清潔、衛生的飲用水。“目前根據督導組現場回訪、調查,所建供水井使用情況良好,甚至在冬季都能保證正常供水。”除找水打井外,國土部門還編制了縣域遠期病區地下水開發利用區劃,作為甘孜州綜合解決包蟲病防治方案的一部分,并建立數據庫及管理信息系統。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