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12月27日,引江水正式進入天津市。將近兩年的時間,共有超過10億立方米引江水流入本市。這次,共有來自陜西、湖北、河南三省的30位群眾代表前來考察。代表團成員之一,湖北省南水北調辦綜合處副處長馬云告訴記者,通水之后,丹江口庫區地區一直大力保護水源。
馬云:“每個集鎮都建了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為了保護水質,只要環保達不到要求都不能上。比如原來云溪是黃姜之鄉,主要是面源污染和農業污染,現在全都關停并轉,全部砍掉了。水庫長期都是穩定,絕大部分指標都是一類水,就是總氮的指標是超一點。”
提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湖北、河南,但實際上,陜西南部山區是丹江口水庫主水源——丹江的水源地,多年來,為了確保丹江口水庫的水源安全,當地政府一直在進行產業調整。陜西省發改委地區處丁西峰說:“在水源保護上,第一個就是用法律來保護,我們出臺了《漢丹江保護條例》,這是我們的地方條例;第二個就是關停了一些污染企業,陜南是陜西最重要的礦區,尤其是重金屬,我們現在把小礦基本都關掉了,還有一些造紙廠、黃姜廠基本都關掉了,轉型發展,旅游業、服務業、高端制造業。我們跟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正在制定南水北調陜西水源區的保護行動計劃,對未來五年陜南水源區的整體項目進行規劃。天津人民放心,我們一定把水保護好。”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通水,從根本上改變了本市的用水格局,也降低了本市的地下水使用量。預計到2020年,本市深層地下水年開采量將由2014年的5.34億立方米下降到0.9億立方米以內。天津市南水北調辦綜合處處長董樹龍說:“我們在原有的引灤入津,這個水源的基礎上又多了一條,水質常年保持在2類以上,這樣我們就實現了雙重保障。市水務局組織實施了寧河漢沽供水工程、武清供水工程,爭取明年汛前投入運行,當這些地區不再用地下水以后呢,我們可以向這些地方配送地表水,保障供水。” 來源:天津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