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智慧水務的發展將不僅推動我國水處理行業轉型升級,幫助企業實現 “節能增效”,同時也促進智慧城市、綠色城市等建設。
據專業人士預測,未來5年~10年,我國水務市場將出現空前火爆格局,“十三五”將產生百億、千億級的標桿企業,將助于行業競爭格局的深度調整。“但是,國內智慧水務建設還處在成長階段,與國外相比還有差距,比如基礎設施適應性不強、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還需在實踐中完善。”
發展空間廣闊,產品需求增加
未來5年~10年中國水務市場將呈現空前的火爆格局,傳統的水務行業借助‘互聯網+’等技術新趨勢,向智慧水務轉型
“‘智慧水務’不是一套簡單的設備,而是完整的解決方案和服務體系。”施耐德電氣全球解決方案事業部水行業、智慧城市業務總監楊虎進認為,借勢‘互聯網+’,智慧水務解決方案與IT系統、大數據服務手段緊密結合,可因地制宜支持水務企業高效利用能源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2015年版中國智慧水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智慧水務將迎來廣闊發展空間。報告分析,去年4月,“水十條”發布后,水務市場未來5年~10年中國水務市場將呈現出空前的火爆格局。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目前國內傳統的水務行業正在借助‘互聯網+’,以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新趨勢,向智慧水務轉型,并快速發展。”業內人士表示。
總體來看,我國水務企業信息化的發展主要分為自動化、數字化和智慧化三個階段。目前,大多數水務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正在從數字化水務階段向智慧化水務階段邁進。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目前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形勢嚴峻,客觀上需要發展智慧水務。一方面,國內600余座城市中約2/3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另一方面,隨著農業現代化政策的加速推進,諸如灌區基礎設施和高效節水技術等正加速建設,對相應的智能化設備需求將顯著擴大。因此,市場上對相應智慧水務產品的需求,也將加速增長。
目前,我國城市智慧水務建設已經開展。比如,在浙江省臺州市,智慧水務項目涉及防汛防臺、資源水利、生態水務、城市水務等四大領域。智慧水務系統總平臺建設去年已經啟動,其中基礎支撐云平臺已經完成合同簽訂工作,四個子項目已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城區智慧排水等項目一期已經基本建成投運。
而在遼寧省大連市,智慧水務正以全域城市化供水配水調度管理、水資源三條紅線在線監測、水利工程智能化控制為重點,建設五大監測網絡、一個云數據庫、一個綜合云決策平臺和六大應用系統,以實現大連水務“信息數字化、控制自動化、決策智能化”。
有待標桿企業產生
競爭格局逐漸由分散向集中過渡;目前我國大部分水務企業還處于成長階段,經濟發達地區進展快
據業內預測,“十三五”將成為智慧水務加速發展時期。競爭格局逐漸由分散向集中過渡,水務行業將產生百億元營收、千億市值的標桿性企業。“企業應該緊跟市場、隨需速動、智慧經營,充分支持企業模式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有業內人士表示。
“從國內智慧水務開展情況來看,經濟發達地區做得比較好。目前,我國已有不少大企業逐步開展相關工作。” 北京金控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EO楊斌說。
據了解,在北京的排水信息化框架建設中,北京排水集團已經參與其中,圍繞雨污水收集、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水質檢測和防汛指揮等關鍵業務管理環節穩步開展,以提升聯合調度指揮能力,降低防汛排水運行成本。
而施耐德電氣正在通過互聯互通產品、強大的本地控制、云技術以及應用程序、分析工具與服務,提供智慧水務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
“現在的水務企業對能效管理越來越重視,而智慧水務的優勢恰在于此。”楊虎進介紹說,施耐德電氣與北排集團有著良好合作,他們的智慧水務解決方案著眼于整個水循環始末,無論企業管理層、運營調度層或是生產控制層,都可以主動進行監測、采集、分析。同時,智慧水務還可以輔助日常工作,并進行應急決策,使水務資產更加高效、長期和可靠運行。
業內人士認為,總的來說,目前國內智慧水務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尤其是缺乏標桿性企業。“多數水務企業是由原來傳統水務行業演變而來,在傳統主營業務基礎上向智慧水務拓展。行業生命周期整體處于成長階段,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同時,在智慧水務市場中,企業自身業務的產業鏈尚未完全拓展開來。”
“企業要適應這一發展趨勢,首先應打好基礎,比如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員的技術水平、規范智慧水務的運營管理。”楊斌說。
智慧水務為何不夠“智慧”?
水務行業基礎設施薄弱、管理水平較低、專業人才缺乏,成為我國智慧水務發展的制約因素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Mike Hughes介紹說,大力發展“智慧水務”在國外已經非常普遍,已成為許多國家科學管理水資源的有效載體。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智慧水務起步較晚,有一定差距。”楊斌介紹說。
差距在哪?國內水務企業如何縮小差距、快速發展,在未來火爆進展格局中脫穎而出,占領更大市場,甚至成長為標桿企業?
“與國外的差距不是體現在技術水平上,而是體現在應用上。”楊斌認為,我國目前的互聯網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大,但在基礎設施建設對智慧水務應用的適應性上,與國外差距較大。比如,智慧水務非常依賴于工廠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完善性和可靠性。我國自動化控制方面雖然近兩年發展比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以污水處理廠為例,傳感器安裝不規范,數據采集就不全;維護不到位,采集的數據質量就可能存在問題。國內很多水務基礎設施、硬件設備建設比較薄弱,造成上層的智慧水務系統使用效果打折扣。
除此之外,我國智慧水務在管理方面也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在智慧水務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幾個專業人員就能管理多個污水處理廠,專業化、規范化水平較高,而國內這方面的水平相對較低。
楊斌認為,我國智慧水務人才缺乏,特別是在智慧水務軟件設計方面,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這方面人才需要具備綜合知識,才能負擔起智慧水務的開發利用,目前比較稀缺。
據了解,智慧水務對人才要求較高,既要懂得互聯網、大數據等IT技術,又要懂得水務行業的基本運營管理、工藝種類和工藝設備,還要對具體的污水處理廠等應用對象有所了解。此外,管理理念和方法也需要不斷科學規范。
“水務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管理人員水平,是決定能否用好智慧水務的基本條件。”他說。
水務物聯網優點多是趨勢
與傳統的技術手段相比,智慧水務項目具有非常顯著的的優越性。
智慧水務通過數采儀、無線網絡、水質水壓表等在線監測設備,實時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采用可視化方式,有機整合水務管理部門與供排水設施,形成“城市水務物聯網”;并可將海量水務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做出相應的處理結果輔助決策建議,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水務系統的整個生產、管理和服務流程。
24小時動態監控水質安全
物聯網智能水務示范項目的子系統能直觀地將凈水過程展現出來。以前采用的方法是人工監控,現在是自動化操作,方便技術人員隨時掌握水質情況。
在中控的大屏幕畫面中,可清楚地顯示取水口的水濁度、PH值等技術參數,一旦這些參數出現異常,會第一時間反映在屏幕上,系統可24小時動態監測全區域居民飲用水質,確保市民飲用水安全。
按需分配管網,調度效率高
打開管網優化調度系統操作平臺,能清楚地看到全區域的供水和用水情況,可根據監測的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對用水量進行預測,產生優化調度方案,輔助調度人員決策采用優化調度方案,保障用戶用水。
比如,某個區域在某時段的用水量大,而另一個區域在這個時段卻用水量小,這套系統可清楚顯示并實現動態調度,大大提高了調度優化效率。
水企業運管數字化、智能化、規范化
借助信息技術、互聯網等,水務集團的管理也正在發生變革。
通過水務數字化管理平臺,將海量數據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即在各污水處理廠、泵站安裝數據采集前置機或數據采集DSP模塊,將生產運行數據實時傳輸到管理平臺,進行集中存儲、應用。
通過對各類關鍵數據的實時監視和智能分析,再提供分類、分級預警,可利用短信、光、警報聲等通知相關負責人,同時給予相應的處理結果輔助決策建議,以更加精細、動態的方式,管理水務運營系統的整個生產、管理和服務流程,使之更加數字化、智能化、規范化,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 來源:環球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