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聊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正式發布,聊城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實施步驟和完成時間等,都有了具體規定。記者從方案中了解到,我市將實施“三類項目、五大工程”,組織“兩項行動”,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我市初步建成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而對于很多普通市民來說,海綿城市建設的概念依然十分模糊。不久前,記者實地探訪了我市一些項目的建設現場,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用相機記錄下了項目的開展情況。
記者從聊城市住建局了解到,我市共篩選出“海綿城市”建設項目50個,總投資達11.7億元,涉及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東昌府區、高新區、旅游度假區等單位及部門。目前,東南湖公園、聊堤口百竹文化園、運河四期綠化補植提升工程、聊位路東側綠化工程等均融入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四項工程總投資約3000萬元。另外,青年渠改造工程、魯化路—濱河大道段河道兩側綠化、鋪裝、河岸襯砌等工程,也將完美契合海綿城市理念。
據介紹,我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的“三類項目、五大工程”“兩項行動”分別是指實施城市建設新建項目、城市建設提升項目和城市水系治理項目。今后,我市新開工的道路與廣場、綠地與公園、建筑與小區、城市水系等工程都必須嚴格按照海綿城市的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
在城市建設提升項目方面,我市將對既有的道路與廣場、綠地與公園、建筑與小區、城市水系等工程,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總體要求,依照《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造和提升。
我市將加強對河湖、濕地等水體自然形態的保護和恢復,禁止填河造地、裁彎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壞水生態環境的行為。對現有河渠實施開挖疏浚、恢復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構建城市良性水循環系統。同時,實施雨污分流,杜絕污水直接排放,雨水入河前需進行凈化處理,逐步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對水體的管理養護,確保地表水體達到IV類標準。
從今年開始,我市將實施海綿型道路與廣場、海綿型綠地與公園、海綿型建筑與小區、海綿型庭院、海綿型城市水系等五大工程。所有新建和既有改造提升工程都必須嚴格執行《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和國家及山東省頒布的有關技術標準、規范、規程,進行翔實規劃、設計和施工。
我市將推進海綿型道路與廣場建設,改變雨水快排、直排的傳統做法,增強道路綠化帶對雨水的消納功能,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停車場、廣場等擴大使用透水鋪裝,推行道路與廣場雨水的收集、凈化和利用,減輕對市政排水系統的壓力。既有道路和廣場,要按照低影響開發控制目標要求,分期分批有計劃地實施海綿型改造提升。
方案提出,我市還將推廣海綿型綠地和公園,通過建設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等措施,增強公園和綠地系統的城市海綿體功能,消納自身雨水,并為蓄滯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新建公園、綠地要全部達到海綿城市標準,現有綠地與公園要分期分批有計劃地實施海綿型改造提升。
除了廣場、綠地和公園,市民居住的小區也將建成海綿型建筑。方案要求我市推廣海綿型建筑與小區,因地制宜采取屋頂綠化、雨水調蓄與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與小區的雨水積存和蓄滯能力。建筑屋面應采用對雨水無污染或污染較小的材料。老舊小區和危舊房屋改造也要達到海綿城市標準。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