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在今年3月戰勝韓國棋手李世石,人類創造的“alphago”戰勝了人類,世人為之驚嘆。人類的智慧以計算機、互聯網為觸角不斷吸收信息、積累數據,于是這種“智慧”開始幾何式的增長,并不斷延伸到各個領域,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這種“智慧”當然也在改變和影響著農業。
7月16日,“2016中國智慧農業與技術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河北沽源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智慧農業產業聯盟、沽源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北京冀雨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協辦。論壇以“智慧農業與技術應用創新發展”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近300位農業相關企業負責人、農業主管部門領導、農業科研院所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
據了解,我國智慧農業起步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為落后,但其發展十分迅速。目前,無線傳感器監測、遠程監控系統、云計算等技術日趨成熟,并被逐步應用到智慧農業建設中,使農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并可遠程控制,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管理效率、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加快了智慧農業的建設步伐。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智慧農業的產業規模已達到4000億元,2015年達到6000億元。智慧農業技術已經應用到溫室植物種植、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諸多領域。
但是,我國智慧農業發展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受限于根深蒂固的傳統農業模式,先進的智能化技術在農業生產應用中遇到阻力,以至于物聯網、無線傳感等技術不斷革新,而實際應用在農業生產中的少之又少。“說什么有什么、要什么沒什么”的問題一直存在。中國農業距離“智慧農業”還有一定距離。中國傳統農業生產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靠天吃飯,而智慧農業要在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方面影響農業,要做到“人定勝天”則要繼續摸索前行。
論壇期間,參會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就互聯網+現代農業政策、農業物聯網大田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及智能灌溉技術等議題進行了精彩的分享和深入的探討,為中國智慧農業的發展建言獻策?;顒拥诙欤瑓藛T實地參觀考察了冀雨智慧農莊馬鈴薯規模種植水肥一體化示范基地和冀雨科技閃電河京津冀蔬菜供應基地,智慧農業技術在沽源的成功應用,給致力于中國智慧農業發展的參會者打入一劑“強心針”。
誠然,智慧農業推動農業走向信息化;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水平;智慧農業保障農產品和食品安全,智慧農業意義無需多言。在新常態下,智慧農業已然是農業發展的剛性需求。但將中國農業建設成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農業”,還需從業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政府主管部門共同努力,走過中國智慧農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 來源:水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