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爾沁區水務局加快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節水型社會和水生態文明建設,多舉措實施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四項制度,穩步推進水資源領域改革。
一是全面推進各行業節水。“十二五”期間,科爾沁區重點開展了節水增糧、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等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大力推廣應用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設備,共完成節水灌溉面積136.01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9萬畝,截至2015年底,科爾沁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46萬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25萬畝。以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為“抓手”,強力推進新建工業項目的節水水平,加強已建項目的計劃用水和水平衡測試管理,工業用水水平不斷提高,2015年全區萬元GDP用水量為34.87m3,比2010年下降36.6%。
二是開展節水表彰獎勵。科爾沁區開展了節水型企業、機關、學校、幼兒園、社區創建活動,對節水型單位以“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了表彰獎勵。
三是切實加強水功能區劃管理??茽柷邊^嚴格按照水功能區劃及《內蒙古自治區水功能區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對于取、退水不符合水功能區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每年五月、十一月,在兩處入河排污口抽取水樣,分別在木里圖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和錢家店通錢干渠入河排污口、木里圖附近的自備井生活用水以及東郊工業園區生活自備井提取水樣進行水質檢測化驗。
四是重點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科爾沁區制定了《科爾沁區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該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完成324個村屯,涉及40萬人口,并編制了《科爾沁區供水水源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
五是切實加強地下水資源保護工作??茽柷邊^積極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地下水保護行動計劃》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通遼市政府提出的“8511521113”工作總體部署,大力開展壓減機電井、核查關閉自備水源井、治理區域違規取用地下水行為,減少區域地下水取水量。開展轄區內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關閉自備井工作,“十二五”期間壓減機電井6143眼。
六是強化取水許可管理。科爾沁區嚴格按照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取水許可管理,做到“沒有論證不發證、沒有測試不換證”,開展了全區取水許可核查工作。
七是計劃用水管理逐步推行,嚴格控制區域取用水總量。科爾沁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了工作計劃、工作目標,本著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的要求,每年對用水戶下達當年的用水計劃。
八是管理能力建設有所提升??茽柷邊^各級水資源部門的管理設施逐步完善,管理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升。健全水資源監控體系,加強水質水量監測能力建設,配合完成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水務局、通遼水文局開展的各類水資源監控建設。截至目前,建設了科爾沁區水資源管理系統監控中心,水資源信息平臺2處,農業監測范圍33萬畝。工業企業共建IC卡遠程監控49處,實現了對農業示范區用水、企業自備井用水量等數據的自動采集,監控防汛、預警、統計、匯總與決策以及鑿井審批、取水許可、水費征收等監督管理。按時上報水資源信息,及時、準確報送水資源公報、水資源管理年報及其它統計資料。 來源: 通遼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