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大省如何實現轉型升級,追上甚至趕超全國現代農業建設水平?我省的做法是,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時代機遇,以ppp模式引入專業公司承擔具體建設任務,創新性地將“互聯網+農業”戰略轉化為“智慧農業”建設總體構架。目前,我省“智慧農業”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互聯網+”不僅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理念,也拉起了農業產業競爭新的起跑線。為抓住這個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我省及時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江西省農業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和《關于貫徹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全省智慧農業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等文件,使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搭乘現代農業的快車,駛上了“互聯網+”的高速公路。
我省“智慧農業”建設的總體框架為“123+n”,即建設江西農業數據云“1個數據云”,農業指揮調度中心、12316資訊服務中心“2個中心”,農業物聯網平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3個平臺”和涉及種植業、養殖業及oa無紙化辦公、農業綜合執法、農業技術服務等47個子系統的“n個系統”。通過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和“智慧農場”工程,使全省到2020年,以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為核心的示范企業超過100家,“百縣百園”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基本實現物聯網應用,以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的農業信息化綜合水平達到60%。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省通過市場運作,引入北京農信通集團、中國聯通江西分公司作為江西智慧農業發展戰略合作伙伴,兩家公司投入5000萬元開啟了江西智慧農業建設征程,構建了“政府引導、企業運營、社會參與、服務農民”的框架體系。為此,北京農信通集團將其旗下的聚農寶(農產品電商、休閑農業)總部遷至江西,并在江西設立華東區總部,實現了公司的本地化運營。
江西農業的良好基礎和兩家公司的大力合作,讓江西智慧農業很快發展成為農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實踐,目前我省以“123”為總體框架的智慧農業建設初具規模,實現了進展有序、健康發展、成效初顯。記者了解到,江西農業數據云已成功上線運行,具有萬億次計算能力和萬兆出口帶寬,可為11個設區市、100個縣(市、區)、1萬個村莊、10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息化及電子商務云計算服務能力。農業指揮調度中心能對全省農業生產實景、災(疫)情實況以及作物長勢等進行遠程實時察看、會商、診斷。12316資訊服務中心外聯了全省各地近300名農業專家,可為全省農民提供及時、權威、便捷的政策咨詢、生產技術指導、假劣農資投訴、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舉報等服務。
目前,農業物聯網技術已在江西省鳳凰溝現代農業示范園和正邦集團等基地得到很好的應用。農產品電商平臺“贛農寶”已有371家企業入駐,農產品千余種,已累計實現了4000多萬元的交易額。在“贛農寶”的帶動下,去年全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84.4億元,同比增長163%。 來源:南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