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為改善農田灌排條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修建了一大批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工程項目,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了農田基本效益。但由于歷史欠賬過多,許多地方存在建設任務重、投入需求大、工程管護經費不足等問題,農田水利“重建輕管”現象比較突出,一些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存在“有人用、無人管”現象。
農田水利作為惠民工程,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長期發揮效益才是目的。要從根本上提高農田水利設施工程的普及率、使用率,讓這些基礎設施發揮最大作用,需要把“建管并重”作為發展農田水利的一項原則。
一是要明確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農田水利管理中的責任。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辦法,進一步明晰職責,當地農田水利主管部門要積極主動參與工程建后管理,通過加強業務指導,協助項目鎮、村健全運行保障機制,完善規章制度,提高灌溉效益。二是要建立健全運行維護制度。要發揮群眾主觀能動性,通過民主協商組在村一級建立非營利的農民用水戶協會,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引導農民群眾采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辦法,培育和提高社會化的專業服務隊伍,組織用水戶建設、改造和管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做到管理、供水、灌溉、收費統一,提高農民用水效率,保障農田水利基層實施工程的長效運行。
三是建立運行維護經費合理負擔機制。通過財政以獎代補和貸款貼息的方式,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難題。建立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為農田水利管理提供技術指導與服務。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