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貴州省水投(集團)公司董事長金康明介紹,黃家灣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每天可供紫云自治縣城鄉生活用水2929萬立方米,向工業園區供水4377萬立方米,灌溉供水2281萬立方米,解決鄉鎮13.8萬人以及3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同時新增和改善板當等8個鄉鎮農田灌溉7.41萬畝。
貴州省還集中開工了20個骨干水源工程,包括中型水庫6座、小型水庫14座,總庫容1.27億立方米,工程總投資53.84億元,建成后將新增年供水能力1.56億立方米,解決6.74萬城鎮及農村居民的飲水問題,改善灌溉面積12.25萬畝。據了解,這是該省今年第二次集中開工骨干水源工程項目。
貴州省水利廳廳長王揚認為,此次開工建設的水利工程對于推動項目區群眾脫貧奔小康、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保障民生用水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貴州省地處長江、珠江上游,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人均占有水資源量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但由于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全省人均供水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點。工程性缺水成為制約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為突破水“瓶頸”、強化水支撐,經國務院批準,貴州省于2011年啟動實施了《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綜合規劃》,一批包括骨干水源、灌區配套和改造、農村飲水安全、“五小”工程等重點水利工程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提升了供水能力。
“十二五”期間,貴州省水利投入達1122億元。2015年,該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達110億立方米,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去年,貴州省啟動實施水利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擬在2015年至2017年間,投資1285億元,新開工水庫148座,建成續建中小型水庫81座,建成引提水工程205處,實施240個農村小水電項目,整治病險水庫207座。
根據規劃,貴州將在“十三五”時期基本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到2020年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達到150億立方米以上,實現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水源。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