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澆一個大棚,得守在棚里大半天,現在方便多了,不到半小時就全都澆透了。”壽光市營里鎮道口村村民王孟超向記者介紹自家大棚里正在應用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按照配比提前配好肥料和水,水和肥就一起順著管道進了棚,省水省肥,原來需兩個人干的活兒一個人就干了。”
今年壽光遭遇連續干旱,大田作物受旱面積一度達到29萬畝,農業節水科技在此時卻正在發揮滴水之功。
“近3年,壽光先后投資1.77億元,全面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利用大田微噴、大棚微灌等技術,提高灌溉效率。”濰坊市水利局副局長王元昆說,“在農田推廣管道灌溉模式,比原有的土渠大水漫灌節水40%以上。”
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告訴記者,現在村民越來越把水當寶,很多農戶已經在用低壓管道灌溉、噴灌、微灌種菜。
目前,壽光高效農業節水灌溉總面積已達125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總計47萬畝。壽光市農業局局長張茂海介紹,“高效節水灌溉農田面積占全市總農田面積的30%,年節約農業灌溉用水2000萬立方米以上。”
節流同時,壽光也在廣開水源,尤其是在保證農業用水同時為本地工業“找水”。
“到今年年底,連同侯鎮項目區,東城、王高、臺頭工業園區等市內7大園區全部使用長江水。”王元昆說。
據介紹,2014年,壽光投資4.65億元開工建設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2015年7月,工程南干線和晨鳴支線工程竣工。2015年底,北干線、濱海經濟開發區支線工程竣工。屆時,壽光全市工業用水將基本實現長江水、黃河水和彌河水的“三水”共用,非農業用水將完成由原地下水占比83%向地表水占比75%的水源轉換。
壽光市水利局局長袁義林說,面對嚴重旱情,壽光準備年利用外調客水1.2億立方米以上,用于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經濟保障用水和回灌補源用水;生活和工業用水推進地下水向地表水轉換,逐步回升地下水位。
“客水價格昂貴,而且用量有限,這也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問題。”袁義林說。
“以色列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農產品不僅自給自足還可以出口。作為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在節水利用方面的差距和潛力都很大。”王元昆說。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