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3 月 22 日是第二十四屆“世界水日” ,3 月 22 ~28 日是第二十九屆“中國水周” 。聯合國確定 2016 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水與就業” (Water and Jobs) ,我國紀念 2016 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 。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是黨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國基本國情水情和經濟發展新常態,準確判斷“十三五”時期水資源嚴峻形勢的基礎上,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針對水資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指導方針和總體要求。我市水資源相對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短缺、水生態退化、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不同程度存在。我們要以紀念“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為契機,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核心,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增強全社會惜水、節水、護水意識,全面推進我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服務“一極兩帶” 、 “一個中心,四個懷化”戰略。
一、堅持總量控制,優化配置水資源
一是完善水資源規劃。 要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目標,以需水管理為核心,抓好水資源配置、節約、保護等專業規劃的編制,充分發揮規劃的基礎導向作用,實現規劃的剛性約束作用。要強化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 對城鄉供水、水資源綜合利用、 水環境治理和防洪排澇等實行統籌規劃、協調實施,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二是加強水資源論證。著力推進水資源論證的覆蓋面,把水資源論證工作作為項目審批、核準和開工的前置條件,把水資源管理紅線指標和規劃控制性指標作為水資源論證工作的前置條件。加強相關規劃和項目建設布局水資源論證工作,從源頭上把好水資源開發利用關,堅決卡住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的項目,使水資源論證從取水環節向用水環節,從微觀層面向宏觀決策層面延伸。三是嚴格取用水管理。以流域為單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并實行嚴格的取用水管理,對超過取水總量控制指標的,一律不再審批新增取水。各行政區按照取水許可總量指標制定年度用水計劃,實行行政區域年度用水總量控制。建立相應的監管制度,任何地方和任何單位要嚴格執行,不得突破。
二、堅持綠色發展,科學管護水資源
一是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飲用水水源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安定。要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監督管理,實施以“監測監控,隔離保護,環境整治,生態修復”為主要內容的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設,積極推進農村飲水水源保護和城市應急備用飲用水水源建設,加強水源地水質監測,完善水污染事件快速反應機制,保障應急狀態下的供水安全。二是強化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嚴格執行水功能區管理的各項制度,科學核定水域納污能力,研究提出分階段入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嚴格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強化入河排污總量的監控。三是健全水資源監控體系。加強省、市、縣邊界等重要控制斷面、水功能區和地下水的水質水量監測能力建設,加強取水排水、 入河湖排污口計量監控設施建設 ; 完善水資源管理系統,建立完善水資源管理 “三條紅線”控制監測網絡;嚴格地下水開發利用總量和水位雙控制,抓好地下水涵養與保護,加強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逐步實現采補平衡。
三、堅持節水優先,高效利用水資源
堅持把節水型社會建設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以水定產業、以水定項目、以水定發展,不斷調整優化用水結構,形成有利于節約用水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 一是抓好重點領域的節水工作。 重點抓好發電、紡織、化工、造紙等高耗水行業節水減排技改,提高工業用水的循環利用率。堅定不移地推進節水灌溉工程,加快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灌區改造、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強化生活與服務業用水管理,做好重點用水單位監控管理,大力推廣節水器具和節水產品,建設節水型社區。二是加大典型培植和宣傳力度。 通過經濟杠桿調節, 增強用水單位和個人節水的自覺性,全面提高全社會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能力。三是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回用工作。建立完善城市污水處理回用管理制度和安全監管機制。研究建立合理的再生水價格機制,探索建立以獎代補等鼓勵污水處理回用的政策措施。
四、堅持統籌兼顧,嚴格管理水資源
一是完善水資源管理考核制度。將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主要指標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各級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工作。二是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加強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保護,推進生態脆弱河流生態修復,促進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積極推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通過清淤疏浚、河湖整治、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等措施,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和美麗鄉村。三是全面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起城市和農村、水源和供水、供水和排水、用水和節水、治污和回用一體化管理的水務綜合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水權、水價改革,完善水價形成機制,不斷強化水資源節約與保護。促進水資源合理開發、高效利用、綜合管理、優化配套、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懷化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