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現狀
自2011年市政府提出“建設農業科技110”以來,我市積極探索農業信息化工作新思路,依托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的深度融合,全面推進“農業科技110”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全市農業信息化總體水平為44%,青島市認定為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互聯網+農業”新業態的雛形已初步形成,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1)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全市構建了市、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四位一體”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成立了由100名農業科技專家、300名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農業信息服務隊伍。
(2)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基本建成。整合農業信息資源,構建了統一、開放的公眾服務、農業監管、專家保障的“農業科技110”綜合信息“云”服務平臺,建設了遠程視頻診斷、農產品質量監管、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業物聯網等22個服務應用系統,初步實現了“一站式”信息服務,“一站式”農業監管、“一站式”專家保障。
(3)農業信息服務方式不斷豐富。提供了12316熱線、手機短信、手機客戶端、農民一站通等多種農業信息服務方式,滿足了農民多樣化應用需求。“12316情系三農”熱線電話年均接聽5000余個;“12316”短彩信平臺,定制信息用戶13萬人,發送信息500余萬條。在全國首創了百萬農戶空間服務專區,已注冊用戶16萬戶。目前,全市265家農產品生產基地(合作社)納入農產品質量監管系統,實現了生產過程、農產品質量可追溯;38家高毒農藥經營單位實現了農藥登記備案和遠程視頻監控,2000余家農資經營業戶納入農資產銷及施用跟蹤監測系統;12個農業園區(基地)納入農業物聯網服務系統;培訓新型職業農民6.7萬人次,2萬人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
(4)政策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現代農業十大重點工程的意見》(青政發〔2013〕2號),實施智慧農業建設工程,全面部署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率先出臺了《青島市“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2015—2020年)》(青政發〔2015〕16號),實施“互聯網+生產、+經營、+服務、+管理、+創業”五大行動。將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列入財政預算,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硬件采購、平臺建設、軟件開發、技術支持等。
發展方向與目標
(1)發展方向
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眼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雙驅動”,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雙提升”,實現互聯網與農業發展線上線下“雙融合”,為青島打造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提供有力支撐,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保障。
(2)發展目標
到2020 年,全市“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經濟社會效益大幅提高,信息服務體系更加健全,農業發展方式更加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農產品質量更加安全,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明顯提升,構建共創、共享、共贏的“互聯網+”現代農業生態圈,引領十萬農業“創客”創業,帶動百萬農民利用互聯網致富。全市農業信息化綜合水平達到65%以上。
建設內容與重點項目
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計劃,推動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借助互聯網力量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新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機遇,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來源:鳳凰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