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受諸多因素影響,臨洮縣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造成城區部分區域和居民小區3.5萬多人不同程度出現用水短缺。從2016年2月統計數據看,月初日供水量為1.7萬噸,月底為1.2萬噸,當月供水量減少5000噸;3月以來,日供水量仍以每天近70噸的速度遞減,目前實際供水量僅有1萬噸。
據了解,臨洮縣城區缺水的主要原因:一是當地降水量連年減少,給地下水補給造成影響,但城區用水量卻增加迅速。自2013年以來,臨洮縣境內降水量以20%的速度遞減,而城區用水量則以每年兩位數增速上升,目前,城區每天最低用水量1.7萬噸,最高用水量2萬噸。二是當地季節性枯水期提前來臨。往年,當地在2月進入枯水期之后,到4月底才能逐漸恢復正常。但2015年下半年以來,境內降水量嚴重偏少,12月就進入枯水期,地下水位長時間得不到有效補給,6口水源井水位從正常的6米下降到2米,無法滿足用水高峰期供水需要,只能間斷性供水。三是供水廠供水能力不足。臨洮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到2015年尚有9萬農村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從2004年到2014年,臨洮縣先后規劃建設了7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城區供水工程建設投入不足,沒有及時更新改造及提高城區供水廠供給能力,導致城區供水在枯水期間不能滿足群眾需求。
針對地下水位下降、城區供水能力不足及部分農村居民飲水困難等問題,臨洮縣緊急應對,于2015年12月下旬著手規劃建設東峪溝水廠向城區水源應急補水工程,并于今年1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目前,管道埋設工程已全面完工,于3月24日開始試通水,至3月27日凌晨3時通水已到達高位水池。該工程每天調劑供水3000噸,將有效緩解缺水問題。同時,緊急實施了應急補水措施和地下水源補給工程。從2月7日開始,臨洮縣將東部、南部農村供水工程兩個水廠的尾水接入城區水源,每天應急補水850噸。為了有效保障春灌需要,將洮惠渠、紅星渠等灌溉渠系的通水時間從4月上旬提前到3月20日,并不斷加大通水流量,渠系內流水及農田灌溉水向地下滲透后,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地下水源,緩解城區供水水源不足問題。
臨洮縣從2012年開始著手提升城鄉居民供水保障能力。實施了東部農村引洮供水工程,確定從引洮工程內官水廠調水補給的供水方案,規劃實施總投資9991萬元的東部農村引洮供水工程。目前工程已經全面動工建設,預計今年10月底可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同時,臨洮縣創新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進程,與甘肅省水務投資公司達成了合作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進程的戰略協議,成立了臨洮縣水務投資公司,目前正在組織實施東部農村引洮供水工程、東峪溝應急供水工程等項目。為根本上改善城區供水狀況,臨洮縣目前正在規劃實施城區給水廠改擴建工程。該工程以洮河水為供水水源,總投資9642萬元,近期設計日供水規模為2萬噸,遠期為5萬噸,計劃于5月份動工建設,明年10月份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來源:每日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