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解決643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加強水利、城鎮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中西部鐵路和公路等薄弱環節建設
●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生態環保等方面實施一批重大工程
●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回顧“十二五”
●基礎設施水平全面躍升,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通水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解決3億多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部署“十三五”
●實施一批水利、農機、現代種業等工程
●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
●今后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23%
部署2016
●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征范圍
●再開工20項重大水利工程
●深化農田水利等改革
●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
●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實施脫貧攻堅工程,解決好通路、通水等問題
●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和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開展全民節能、節水行動
●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推進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試點
●繼續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
●加強安全基礎設施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向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再開工20項重大水利工程,深化農田水利改革,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開展全民節水行動。
李克強在回顧2015年工作時指出,過去一年,我國發展面臨多重困難和嚴峻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以堅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標任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又解決643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扶貧攻堅力度加大,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442萬人。
李克強指出,一年來,我們著力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擴大有效投資,設立專項基金,加強水利、城鎮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中西部鐵路和公路等薄弱環節建設;圍繞激發市場活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國有企業、農村、投融資、生態文明等領域改革有序推進;聚焦提質增效,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狠抓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各項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公布自主減排行動目標,推動國際氣候變化談判取得積極成果;著眼開拓發展空間,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生態環保等方面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創新,有效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
李克強在總結“十二五”規劃完成的主要目標任務時指出,過去五年,我國發展成就舉世矚目。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化改革開放,實施一系列利當前、惠長遠的重大舉措,“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結構調整取得標志性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水平全面躍升,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通水;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億多,解決3億多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經過五年努力,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臺階。
李克強在部署“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時指出,國務院編制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綱要草案》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突出問題,強調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明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支撐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強調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施一批水利、農機、現代種業等工程,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到2020年,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和質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三大戰略”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城市群和增長極;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要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今后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23%、15%、18%,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要持之以恒,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要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公民道德建設、中華文化傳承等工程。他指出,做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必須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松;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
李克強在談到2016年重點工作時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做好政府工作,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加強民生保障,切實防控風險,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
李克強強調,要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適度擴大財政赤字,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歸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征范圍,同時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加大對民生等薄弱環節的支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三農”等的支持。要深挖國內需求潛力,開拓發展更大空間。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今年要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再開工2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水電核電、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油氣管網、城市軌道交通等重大項目;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優化區域發展格局,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加快長江經濟帶發展;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農墾、集體林權、國有林場、農田水利、供銷社等改革。強化農業基礎支撐,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并實行特殊保護,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加深松土地1.5億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抓緊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兩年內實現農村穩定可靠供電服務和平原地區機井通電全覆蓋;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施脫貧攻堅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其中易地搬遷脫貧200萬人以上;在貧困縣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堅持精準扶貧脫貧,因人因地施策;解決好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增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能力。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和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開展全民節能、節水行動,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實行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推進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試點,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繼續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要自覺行動起來,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要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加強安全基礎設施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健全監測預警應急機制。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嚴格監管執法,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來源:中國水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