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農村,本不是作物繁茂的季節。土地休耕,農人閑散。然而在這樣寒風凜冽的日子里,我們走入本應雜草叢生、一片寂靜的家庭農場,卻看到了許多意料之外的繁忙場景。
對于普通農民來說,高大上的政策和理念或許難以企及。但是民間的智慧,就精妙在個體的自由發揮上,在于利用自己擅長的部分,擴大優勢,尋找利益點,最終實現增產增收,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于是我們看到,采訪中,一個一個家庭農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些采訪對象飽滿的熱情,以及慷慨激昂的愿景,令人動容。
改變,不僅僅發生在這3個家庭農場身上。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近年來,長興縣委、縣政府以“優結構、健體系、抓創新、強保障”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實現了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據了解,今年前三季度,長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220元,同比增長9.3%,農業產業增加值21.1億元。
張漢新總結說,對照浙江“十三五”規劃建議中的目標,下一階段,長興將繼續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大力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升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水平,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讓全縣農民不斷增收致富。
從傳統農業,到結構調整,再到轉型升級,長興縣的農業發展道路,從側面來說,就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必經歷程。“從農業大縣,到農業強縣,需要多管齊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向農業的深層次、多層次進軍。具體落到家庭農場上,我們看到了他們不斷思考,通過自己的方式轉型升級,達到自我提升的過程。”張漢新說,一如這些家庭農場的各自騰飛,終將以點帶面,帶動全縣家庭農場一起促轉型謀升級,達到共贏的效果,讓農民的致富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正如這幾位農場主反復說的:“來年結果時,歡迎你再來看看,我們的夢想,是不是成為了現實。” 來源: 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