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能住上樓房是喜事,吉林省通化市靖宇社區居民臧柏堂卻犯了愁。他家住六樓,而水只能正常供到四樓,沒想到從此過上“吃水難,水難吃”的日子,“只好半夜接水、儲水;更頭疼的是水里雜質多,有時流出來的全是渾水。”
“現在的水好啊,我們終于苦盡甘來。”吉林省開展的城市二次供水改造,讓臧柏堂一家舒服地喝上了放心水,也沖走了他心中的“苦水”。
吉林省2013年對全省二次供水泵站檢查發現,設施多呈“老舊散小”狀態,全省二次供水管網有1.8萬公里急需改造,需投資130億元。
財政投入資金有限、施工難度大、涉及群眾面廣、觸及各方利益。越是硬骨頭,越要使勁啃。吉林省各級部門整合聯動,為二次供水審批開辟民生工程的“綠色通道”;引入社會資本,多方籌集資金;與老舊小區環境整治結合……
2013年,松原市在全省率先實施城市二次供水改造。2014年,吉林省推廣“松原經驗”,將改造工程覆蓋全省。
“長春這樣的城市,規模大、人口多,老舊樓房供水管線地下情況復雜,二次供水管網更換施工須慎之又慎。”長春市水務集團總調度長肖樹宏說,“不能用機械開挖的,我們就人工一點點試探著挖。雖然人工成本高,但是保障了管線安全,減少了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目前,吉林省49個市、縣共計完成改造撤并“老舊散小”二次供水設施3723座,總體進度占總工程量的70%,已使全省近千萬居民受益。據統計,二次供水老舊管網改造后,吉林省年均減少計量性及漏失性供水總量近6000萬立方米,年節約資金1.89億元;二次供水加壓泵站合理規劃整合后,年均降低能耗量2159萬千瓦時。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