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廊坊累計投入各路資金5600多萬元,打造“七網一平臺”水務現代化智能管理體系,將地下水、地表水、雨情、汛情等數據納入一個大系統,在華北平原地區率先開啟了“智慧管水”模式。
“以前你說超采,別人不認賬,現在有了這三個鐵盒子,管控地下水有譜了!”在香河新興產業示范區的供水室,縣水務局水資辦副主任付文江指著墻上的儀器說,“這里是測控器箱,連接超聲波流量計,對取用水量實時監測,數據直接傳送到市里。”
這是廊坊市“七網一平臺”水資源監測體系的一個縮影。廊坊地處華北地下水超采核心區,是河北唯一沒有水庫的市,工農業生產、居民生活主要依靠地下水。然而,長期超采地下水帶來諸多生態危機。廊坊決策者意識到,建立在“數據”之上的科學調配,才是保持水資源持續利用的長久之計。
“這是去年第一批自動地下水位監測站,以前都是通過人工繩測,現在自動報送,每四小時測一次數據。”付文江介紹。目前全市建成地下水位動態監測井199眼,形成了覆蓋全域的地下水監測網。
不僅監控水量,也要監測水質。市水質自動監測站項目經理盛克英說:“以前測水質靠人工,兩三天才能出結果。現在‘鳥槍換炮’了,用上在線分析儀,采樣、檢測都實現了自動化,一旦發生水污染,第一時間就能啟動應急預案。”他說。
摸水情,定水策,在“電子眼”監控基礎上,水資源配置更優化合理。針對境內水系蓄水能力不足的現狀,廊坊規劃連通河渠水系,有效攔蓄過境水,最大限度利用雨洪資源;實施“外引內控”,一手積極引入域外水源,一手實施高效節水,“擰緊水龍頭”;大力開展地下水壓采,逐步關停南水北調受水區408眼非農自備井,有效涵養地下水源。
“智能管水”明晰治水思路。廊坊計劃到2016年,所有設施農業實現高效節水化,有效促進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全市水生態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 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
“以前你說超采,別人不認賬,現在有了這三個鐵盒子,管控地下水有譜了!”在香河新興產業示范區的供水室,縣水務局水資辦副主任付文江指著墻上的儀器說,“這里是測控器箱,連接超聲波流量計,對取用水量實時監測,數據直接傳送到市里。”
這是廊坊市“七網一平臺”水資源監測體系的一個縮影。廊坊地處華北地下水超采核心區,是河北唯一沒有水庫的市,工農業生產、居民生活主要依靠地下水。然而,長期超采地下水帶來諸多生態危機。廊坊決策者意識到,建立在“數據”之上的科學調配,才是保持水資源持續利用的長久之計。
“這是去年第一批自動地下水位監測站,以前都是通過人工繩測,現在自動報送,每四小時測一次數據。”付文江介紹。目前全市建成地下水位動態監測井199眼,形成了覆蓋全域的地下水監測網。
不僅監控水量,也要監測水質。市水質自動監測站項目經理盛克英說:“以前測水質靠人工,兩三天才能出結果。現在‘鳥槍換炮’了,用上在線分析儀,采樣、檢測都實現了自動化,一旦發生水污染,第一時間就能啟動應急預案。”他說。
摸水情,定水策,在“電子眼”監控基礎上,水資源配置更優化合理。針對境內水系蓄水能力不足的現狀,廊坊規劃連通河渠水系,有效攔蓄過境水,最大限度利用雨洪資源;實施“外引內控”,一手積極引入域外水源,一手實施高效節水,“擰緊水龍頭”;大力開展地下水壓采,逐步關停南水北調受水區408眼非農自備井,有效涵養地下水源。
“智能管水”明晰治水思路。廊坊計劃到2016年,所有設施農業實現高效節水化,有效促進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全市水生態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 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