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通馬路、雙橋西路交界處的南水北調通州支線第二標段項目部。進入施工圍擋,只見地面被開鑿出一條寬25米、深七八米的巨大凹槽,兩根直徑1.8米的黑色管道并排臥在槽里,順地勢向遠處延伸,宛如兩條黑色長龍。它們就是向通州輸送南水的地下管涵。
展開南水北調京內輸水規劃圖,記者看到,東干渠、南干渠、團城湖至第九水廠輸水工程共同形成了一條閉合的地下輸水環路,為環路上的水廠供水。而處于東南角的通州支線,一頭連著化工橋附近的東干渠分水口,另一頭連著正在建設的通州水廠,與輸水環路共同組成了字母“Q”。
通州支線全長9.2公里,但碰到的“攔路虎”并不少。輸水管線要穿越京津第二高速、京哈高速、通惠排干、通惠灌渠,并3次橫穿蕭太后河。因為水廠的高程比東干渠分水口低6米左右,所以南水可憑重力一路向東自流,從輸水環路最終進入通州水廠。
南水進京已近一年,隨著市內配套工程的逐步建設,目前,城六區、大興、門頭溝、昌平等區縣的1100萬市民已經喝上了南水。供水能力極為緊張的通州,對南水也早就翹首以盼。
目前,通州城區水廠每天的供水能力約為8萬立方米。此外,為了緩解供水緊張的現狀,城區主供水管線每天還要向通州輸水約3.5萬立方米。但即便如此,隨著人口的增加,通州的需水量一直在增長,水還是不夠用。
據統計,今年夏天,通州的日最大需水量達到了15萬立方米,這意味著,即便發揮最大供水能力,每天仍有三四萬立方米的用水缺口。尤其是城區的西南部,由于地勢高、離水廠遠,每到七八月份的晚間,4層以上住戶的自來水就只剩下涓涓細流,居民不得不錯開用水高峰,提早洗漱。
南水馳援通州,將大大緩解缺水的現狀。明年7月,通州支線建成后,每天將有20萬立方米南水流向通州,完全能夠滿足新城目前的需水量。
為接南水而配套建設的通州水廠也正在施工中。通州水廠位于通州新城西南、京哈高速北側、通馬路東側。水廠去年年底開始建設,目前,配水井、加藥間、沉淀池、砂濾池等主體工程都在同步施工,已經完成了50%的建設任務。明年7月,通州支線和通州水廠一期工程將同時建成,具備供水能力。供水范圍主要是新城周邊155平方公里范圍。
記者從市南水北調辦獲悉,通州水廠二期、三期工程也將在隨后啟動,以彌補新產生的生活用水缺口。占地近30公頃的通州水廠全部建成后,日供水能力將達到60萬立方米。屆時,不僅通州新城,臺湖、張家灣等農村地區也將逐步關停自備井,用上南來水。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