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濟南市穩步推進全市綜合管廊建設 智慧之城指日可待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0-19  瀏覽次數:580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也被成為綜合管溝、共同溝或地下共同溝,是通過將電力、通訊、給水、熱水、制冷、中水、燃氣、垃圾真空管等兩種以上的管線集中設置到道路以下的同一地下空間而形成的一種現代化、科學化、集約化的城市基礎設施。它像城市的“血管”、“神經”,更是城市功能的“生命線”。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是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路,事實證明也是一條成功的路。綜合管廊發源于19世紀歐洲,最早的一條地下綜合管廊是法國于1832年開始興建的,至今已180多年。同樣大規模實施了地下管廊建設的,還有英國、俄羅斯、德國、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在亞洲,日本綜合管廊在各大城市普及,其興建數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相對于其他國家,中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起步較晚。1958年,北京建設了第一條綜合管廊;1979年,大同市建設了道路交叉綜合管廊。隨后,上海、廣州、昆明、天津、寧波、廈門、無錫等地均陸續規劃建設了多條綜合管廊。目前,國內最長的綜合管廊為廣州市大學城綜合管廊,長約17公里,運行情況良好并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自2013年以來,國家大力支持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國務院連續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等多個基礎設施和管線建設的文件。特別是今年7月31日,住建部召開會議宣布我國將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在10個試點城市3年內建設地下綜合管廊389公里,正式明確了試點城市的建設時間表。市市政公用事業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節省投資,管線施工不再需要反復刨掘,對推動經濟發展、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城市形象發揮重要作用,對于濟南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按照中央有關決策部署,我市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學習貫徹,并將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作為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實現“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目標任務的重要抓手,進一步解放思想、拼搏進取、務實推進,全力推動濟南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和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我市首先確定了重點在城市中心城區、次中心重點片區,構建地下綜合管廊干線、支線和纜溝三層次有機銜接、成網成片、層次分明、系統完善的地下綜合管廊骨架網絡。在建設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示范項目上,結合新區規劃與建設,在重要道路建設時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在建設次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示范項目上,因地制宜地確定建設標準和時序,穩步推進全市綜合管廊建設。
  精建設 統籌策劃 穩步推進 
     城市地下管廊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近年來,濟南把加強地下管廊建設管理作為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提高創新能力,綜合運用各項政策措施,全面統籌加強地下管線規劃建設管理。據統計,從2001年建設泉城路首個地下綜合管廊后,市市政公用事業局還陸續實施奧體片區、旅游北路、二環西路管廊工程建設,合計15.35公里。
  中心城區科學組織地下管廊工程
     泉城路位于濟南老城區、核心區,既是特色標志區,又是最為繁華的商業區。為提升該區域市政基礎設施承載能力,避免路面因檢修管線等原因反復開挖影響城市交通、景觀環境和商業運營,2001年,我市在泉城路兩側的人行道下修建了濟南市第一條地下綜合管溝,將排水、電力、供水、供熱、供氣系統全部納入管溝內,全長1.24公里。建成12年間,保證了各類管線的正常運行,從未因地下管線的改造而進行道路刨掘。2013年曾對泉城路進行交警信號提升,管線就是從綜合管廊中布設的,沒有進行道路開挖。這條管溝作為濟南綜合管廊的最早雛形,一方面讓城市建設者認識到綜合管溝對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為城市管線統籌布局、未來綜合管廊建設和運營維護奠定了基礎。全運會前期,在奧體片區建設過程中,我市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在該片區超前設計建設綜合管廊。該處管廊共分兩路,一路沿奧體西路、奧體南路、龍奧西路、旅游路、龍鼎大道向南敷設,另一路沿奧體北路向東敷設至玉頂山附近,全長約4.8公里,鋪設供水、強電、弱電等管線。該處綜合管廊不僅保障了第11屆全運會的正常舉辦,而且為今后該片區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次中心城區因地制宜實施管廊建設
     為進一步完善東部城區市政基礎設施服務能力,2010年,我市結合旅游北路道路建設,實施了旅游北路綜合管廊工程。該工程位于旅游北路北側,西起舜華南路,東至港九路,全長約3.1公里。該工程首次將熱力管線引入綜合管廊,為片區的發展預留了充分空間,集約利用了地下空間,最大限度避免反復挖掘道路,減少因道路維修對交通出行和市民生活的影響。二環西路工程建設中,為保障道路貨車走廊通道和城市交通要道作用,強化市政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能力,工程高標準同步規劃建設了大型綜合管廊。管廊南起段金路,北至濱河南路,主線全長約4.5公里,包含支線共6公里。為確保管線安全運行,管廊內設置了消防、照明、監控、排水、通風、安全標識等配套設施,并于2013年6月實現主體完工。二環西路綜合管廊是目前濟南市容量最大、技術最復雜、先進化程度最高的綜合管廊,2011年度被國家住建部確定為科技示范項目。工程的順利完成,對于落實市委、市政府實施“西進、北跨”戰略、迎“十藝節”及加強省會都市圈,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分析以往建設經驗能夠發現,雖然綜合管廊一次投資較大,但由于綜合管廊具有承載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節約城市土地資源、減少城市道路開挖、改善道路交通狀況、延長市政管線壽命、節約地下空間資源、預留發展空間、提高城市防災能力等突出優點,與直埋管線建設方式相比,總體成本更為劃算。以二環西路為例,采取直埋管線方式,需要投入初期建設費用約2680萬元/公里,后期管線檢修及維護、大修及維護對交通的影響、路面檢查井及維護等還需投入合計約5980萬元/公里,總計約8660萬元/公里。但采取地下綜合管廊方式,僅需投入初期建設費用約5700萬元/公里,可一直使用50年,每公里綜合管廊壽命期內可以節約投資約2960萬元。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下一步,我市以“先地下、后地上,先規劃、后建設”為原則,堅持謀劃在先發展理念,明確綜合管廊定位、建設目標、建設原則和實施標準,圍繞“新區建設,舊城提升”的總體發展思路,積極、系統地實施并推廣地下綜合管廊示范項目建設。其中,新區建設將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合理安排地下管線和道路的建設時序,為片區發展提供保障;不適宜進行綜合管廊建設的舊城區,將統籌安排地下管網設施的維修改造,按照系統性規模化發展思路,通過“圓桌法”、“龍頭法”,同步實施地下管線的統一建設管理,最大限度減少“馬路拉鏈”出現。
  促管理高點定位 標準示范
     緊密結合市委、市政府“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戰略,市市政公用事業局以系統性規模化發展為引領,按照“新區建設、舊城改造”的思路,穩步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作。目前,工業北路快速路改造及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已初步確定。記者了解到,工程建設范圍西起電建路、東至東繞城,全長為22公里,建成后將成為全國最長的地下綜合管廊。
     為更好地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讓其發揮最大實效,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堅持規劃引導建設布局、制度保障項目實施。針對目前綜合管廊各項制度法規體系尚不十分健全的情況,根據全市戰略部署和總體規劃,該局合理規劃地下空間,對全市綜合管廊建設進行長遠規劃、統籌考慮。目前,規劃、市政、人防等部門已委托編制完成《人防工程建設及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市政設施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專項規劃》也已開始編制。同時,我市還啟動了《城市地下管廊使用管理辦法》及其收費標準、實施細則等地下空間利用法律法規的研究和制訂工作,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市政設施綜合配套與管理的意見》(濟政辦字[2014]3號文),市市政公用事業局也啟動編制完成了《市政公用行業系統性規模化發展報告》,實現了同向而行、共同發力。通過盡快出臺相關法規,統一規劃、建設、管理,將進一步規范城市道路開挖和地下管線建設行為。
     目前綜合管廊建設、管理技術尚在發展階段,想要建設適宜濟南情況、符合濟南特色的地下綜合管廊,并將其維護好,需要不斷開展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根據已經建成的綜合管廊建設經驗,結合地下現狀及各管線的運行特點,特別是旅游北路及二環西路綜合管廊工程建設的改進措施,我市2012年編制發行了《城鎮綜合管廊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DBJ14-089-2012),開展了《城鎮綜合管廊設計導則》的編制工作,作為地方標準進行推廣,指導綜合管廊建設。同時,組織技術力量加強對燃氣管線入溝等相關專業難題的研究,盡可能實現多管線行業入溝,形成綜合管廊的規模效益。目前,市市政公用事業局根據市政管線的運行特點和管理模式,充分吸收國內外兄弟城市的先進經驗,正在起草研究全市綜合管廊建設管理辦法,切實加強綜合管廊的安全運營維護,并成立了市政公用資產管理運營有限公司,負責城市綜合管廊的統一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該局還投資建設綜合管廊信息系統2個,通過智能化監控系統實現綜合管廊內各類管線的實時監測采集,指標的實時采集,并快速發現管線的異常情況,避免供水、供熱管網爆管或電纜發熱起火等事件的發生。
     未來兩年時間,我市將以建設國家海綿示范城市為契機,緊緊圍繞促轉型、惠民生三大重點任務,以推動城市集約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深入分析城市特征和發展需求,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整合老工業城市二元管網體系,整體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進行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管理和運營。一方面,結合片區開發、道路建設等工作,加大財政投入,推進綜合管廊建設;另一方面,積極探索運用PPP等投融資模式,逐步拓寬包括管線單位在內的社會資金的投資渠道,不斷加大財政融資方式外的其他融資方式的比重,逐漸形成與收費機制相協調的、多元化的融資格局。
     有了建設標準、法律法規及資金支持等,濟南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之路將越走越順,越走越遠。隨著一條條“城市經絡和血脈”的改造完成,“馬路拉鏈”等城市病將徹底告別,成為濟南市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轉折點,更為這座智慧之城賦予接軌未來的騰飛翅膀。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