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組數據記錄了自來水公司發展的軌跡:1975年,從一眼深井起,縣自來水公司邁開了如東供水的第一步,到2007年供水經營售水量達到1261萬噸, 而到2014年供水總量超過4253萬噸;1975年,自來水公司服務縣城不足萬人和少數供水企業,2007年,用戶輻射到縣城及周邊鎮村約15萬人,到去年底,縣域供水實現全覆蓋,服務全縣110多萬人,其中直接服務對象30萬人……數據,折射了縣自來水公司的運行質量和發展速度,也標志著公司進入了提速發展的快車道。
“近五年來,自來水公司無論是投入,還是工程建設總量都超過了前35年的總和,到去年底,引江供水主管網累計建設440多公里,實現了縣域全覆蓋。”縣自來水公司董事長曹佩森說。據了解,根據縣域供水專業規劃,近年來,縣自來水公司加大了管網建設力度,相繼建成了“兩縱三橫”的供水網絡,其中,“三橫” 為東起循環經濟產業園,西至石甸,全程長49公里的S334復線工程;從袁莊至太陽島全程64.3公里的苴東線工程;東起循環經濟產業園,西至栟茶,總長65公里的沿海環網供水管線;“兩縱”為全程長60.4公里的通洋線一期縱線工程和豐五線,以及縣城東西二環供水主管網、供水中心輸出供水管線等供水主管線建設,主管網建設長達近300公里,投資11億多元。今年,公司又搶抓通洋高速建設機遇,投資2億多元,建成了通洋二期供水工程近40多公里。至此,全縣日供水能力達到了35萬噸至40萬噸,在未來的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不需要再進行水源管網的建設。
近年來,各鎮區供水管網普遍老化,一些地方漏失率高達50%,盡管引江供水全覆蓋后,但仍有一些農村居民無法飲上長江水。縣自來水公司在大豫鎮試點,僅用不到10個月的時間,便以最低的成本、最優的質量,完成了大豫鎮近10萬人的農村供水管網改造。公司把大豫鎮農村供水管網全改造的成功做法形成了農村供水管網改造技術導則,指導各鎮(區)制定農村供水管網改造規劃,協助管材配件選購及科學組織入戶改造等工作,組成工作組支持栟茶鎮的農村供水管網改造,派員指導豐利鎮的農村供水管網建設。目前,豐利鎮已完成農村供水管網改造,栟茶鎮接近尾聲,全縣農村供水管網改造基本結束。
在做好農村供水管網工作的同時,積極推進供水設施建設全配套。在通州金北村和曹埠鎮、新店鎮分別建設了金沙增壓泵站和待建增壓泵站,當供水量達到設施負荷或上游用水量增加,影響我縣取水量時,通過這三座泵站提升供水量,力爭超設計水量供給。在供水中心與岔河龍發村建立了兩座中心泵站,實施正常情況下的供水調度,沿臨海線,圍繞經濟發展板塊增設了洋口增壓泵站、長沙增壓泵站和東安增壓泵站,當該區域用水較大時,實施調峰增壓供水。
隨著縣域引江供水的全面普及,縣自來水公司的安全供水壓力也越來越大,一旦長江水質發生突發性事件,那么,引江供水全覆蓋就會導致引江供水全停水,加強應急水源建設顯得至關重要。目前,公司依托增壓泵站先后開鑿了14眼深井,加之原有的9眼深井,目前共有23眼深井。同時,建議縣政府從各鎮(區)收購的100多眼深井中再挑選30至50眼深井,這樣應急日供水量可達10萬噸,再通過清水池儲存的7萬噸水調峰,可在24小時內實行應急正常供水,超過24小時后可適度降壓供水,確保城鄉居民的飲用水安全。來源:如東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