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來,深圳經濟水平突飛猛進的同時,深圳灣的水質卻并沒有得到提高。專家認為,污水處理廠和地下管網建設的滯后性,導致污水只能直排大海,這直接影響了水質提升的效果。縱觀近30年來深圳灣的水質,水污染的治理速度與深圳經濟的發展速度并不協調。
30年來水質不斷惡化
多位專家學者的研究表示,近30年來,深圳灣水質呈現不斷惡化的趨勢,深圳灣及珠江口海域污染嚴重,主要超標因子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香港大學博士王越興在其《深圳灣水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分析》中寫道,數據表明,20世紀80年代深圳灣水質尚可,1987年深圳灣水質符合Ⅲ類海水水質標準。1990年之后,深圳灣出口處水質急劇惡化,水質基本為劣Ⅳ類。
《2014年深圳市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去年深圳西部海域海水水質均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主要超標因子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部分海域溶解氧含量較低。
綠源志愿小組認為,深圳灣十幾公里休息帶中的雨水排污口持續排放著生活污水,原因是這一帶的市政管網的建設遠遠落后于房地產項目的建設,小區污水排入雨水管,雨污混流,導致深圳灣出現嚴重的水質污染。灣內嚴重的水污染問題與深圳的高速城市發展形成較大反差,已成為制約深圳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暴增帶來污染新難題
王越興說,在1993年之前,深圳灣流域僅有濱河污水處理廠和南山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處理能力為10萬L/d,但這不足以有效消除因人口急劇增長而增加的污染負荷。
之后隨著蛇口污水處理廠、濱河三期、南山污水處理廠二期,尤其是排海工程、羅芳污水處理廠的相繼投入運行,深圳灣的水質有較大改善,活性磷酸鹽及無機氮濃度基本接近達標。但2001年之后,由于人口的繼續快速增長,無新的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濱河污水處理廠改造等原因,導致污染物濃度又一次上升,到2006年達到頂峰。2006年布吉應急工程投入運行,有效改善了布吉河水質,使深圳灣水質有所改善。
近年來,隨著后海片區房地產的迅速崛起,地下排污管網建設已經落后于地面建設速度。深晚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后海片區存在數十個樓盤,每天產生的數萬噸污水因為南山污水處理廠無法收納、甚至部分管道建設未成,存在通過地下雨水管直排大海的情況。
面對數十年來遲遲沒有解決的深圳灣污染問題,主管部門將有何措施?本報將繼續關注。
![]() |
海上世界附近的一個排污口,木頭、塑料垃圾布滿排水口。 深圳晚報記者 陳曉鑫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