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田心片區供水緊張問題,市自來水公司今年投入1200多萬元,對時代大道原有管線進行全面改造,新敷設的DN800給水管,選用球墨鑄鐵管,相比原先水泥管供水水質更優、更安全、更耐用。
株洲市自來水公司工程管理部負責人易永奇告訴《長株潭報》記者,時代路DN800和沿江路DN1000管線工程總投資達6000萬元,共12公里,目前時代路DN800和沿江路南段DN1000工程已基本完工。沿江路北段DN1000(湘江一橋-蘆淞大橋)也將于年內完工,建成后輸水能力能夠滿足20萬人的用水需求,該兩項工程是市自來水公司近年來施工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管線項目。
“為加快施工進度,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班加點,在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6公里的管線不到2個月的時間全線竣工通水。”株洲市自來水公司新聞發言人羅奕告訴記者,“接下來,還將在時代大道北輔道新建一根DN500給水管,對田心軌道交通城實施多管路供水,進一步提升該區域的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為何要改?
緩解用水緊張發揮二水廠、三水廠供水能力
“經常會出現水壓不穩,或者因為爆管導致停水的情況。”家住田心片區的賀先生想起之前的用水情況感到很困惑。記者從市自來水公司了解到,株洲自建市以來,受原有產業布局的影響,石峰區一直是全市的供水重心,區域內與之配套的有株洲市供水規模最大的二水廠和三水廠,以及數百公里的供水管網,其最高用水量曾占到全市供水量的60%以上。
隨著株洲市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供水結構正在發生悄然變化。數據顯示,目前石峰區的供水總量占比已降至30%以內,城市供水重心逐漸從城北向南、向西和向東遷移,蘆淞區的一水廠、天元區的四水廠供水能力接近極限。而處在石峰區的二水廠和三水廠的供水能力還有較多富余,但兩個水廠與其他幾個區相連接的供水走廊又都分布在建設路、人民路這些城市主干道上,改造難度很大,急需打造新的供水走廊,破解供水“通道”的局限。
時代大道至田林路現有供水主管敷設于上世紀,近年來,隨著云龍示范區、田心軌道交通城的發展建設,供水壓力逐漸暴露,特別是管網末梢端的用戶普遍存在用水壓力偏低、水量不足的問題。且因為是水泥管,隨著管材老化,常出現突發性爆管,給田心片區帶來用水不便。
相關新聞
下半年將啟動楓溪大道供水管建設
紅網株洲5月26日訊(長株潭報記者 孫信汛 通訊員 唐瑞豐 魯琳)羅奕告訴記者,近年來,市自來水公司一直在實施“北水南調”和“西水東調”工程,為解決南城區1815沿線以及蘆淞航空服飾城的供水需求,市自來水公司實施了白石港閘門群改造、株醴路DN500管線工程、二水廠出廠管DN1200管線改造工程、慶云山DN800管線改造工程,以及今年建設的沿江路DN1000管線工程。
下半年市自來水公司還將投資1900萬元,啟動建設楓溪大道DN600供水管線,一系列主干管網的建設和改造,為“北水南調”打下了堅實基礎。 來源: 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