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水資源緊缺形勢,北京市注重擴大非常規水源的利用,雨水利用初具規模,目前,再生水已成為北京市第二大供水水源。
再生水生產能力不斷增強
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已建成萬噸以上的污水處理廠45座,污水處理能力達409萬立方米/日。此外,北京市已建成建筑中水工程792處,運行能力達10萬立方米/日。
2014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達8.6億立方米,其中自建建筑中水年利用量達3000萬立方米。在城區有9座熱電廠間接冷卻循環用水全部利用市政再生水替代了新水源,工業年利用再生水達1.8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已占全市總供水量的22%,再生水已成為北京市的主要水源之一。
大力興建雨洪控制與利用工程
2012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北京市節約用水辦法》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的節水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多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雨水利用工作,市領導多次現場調研和指導,并強調要狠抓集雨工程建設,把集雨工程建設納入到城市建設之中。為推進雨水利用工程建設,相關部門編制完成了有關技術標準與規范7項。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各類雨水利用工程2150處,其中城鎮雨水利用工程1050處。2013年 2014年又新建23座立交橋下雨水調蓄池,蓄水能力新增近13萬立方米。此外,北京市城鎮地區2.2萬公頃的公共綠地、市政人行步道透水地面鋪裝等,為減少地面徑流、促進地下水入滲也發揮了極大作用。2013年全市雨水綜合利用量達1.83億立方米,其中城鎮利用量1.04億立方米,農村利用量7937萬立方米。
建筑小區、公共建筑雨水收集利用。將屋頂、主干道路硬化面積的雨水進行收集,收集的雨水匯集到雨水收集池中,用作小區綠地灌溉、道路噴灑。
學校雨水收集利用。例如,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在操場修建環形溝,將操場、屋頂和路面雨水收集至蓄水池,用于操場澆灑和綠化。
廣場、公園雨水收集利用。在人行步道、休閑廣場、自行車道、露天停車場等鋪設透水地面,綠地建設成下凹式綠地,并將園內建筑屋頂等硬化面積形成的雨水徑流匯集于人工湖等雨水收集利用裝置,用于綠地灌溉、景觀環境等。
雨水滯、蓄利用工程。利用河湖、坑塘等,在洪峰期,滯蓄調控雨洪排放時序,有效削減排洪峰值,減輕城市排水壓力。例如,壩河千畝湖雨水利用項目,建蓄滯洪濕地,削減壩河、亮馬河洪峰,緩解下游排水壓力,實現蓄洪與水資源利用的雙重功能。來源:廣東建設報
再生水生產能力不斷增強
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已建成萬噸以上的污水處理廠45座,污水處理能力達409萬立方米/日。此外,北京市已建成建筑中水工程792處,運行能力達10萬立方米/日。
2014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達8.6億立方米,其中自建建筑中水年利用量達3000萬立方米。在城區有9座熱電廠間接冷卻循環用水全部利用市政再生水替代了新水源,工業年利用再生水達1.8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已占全市總供水量的22%,再生水已成為北京市的主要水源之一。
大力興建雨洪控制與利用工程
2012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北京市節約用水辦法》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的節水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多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雨水利用工作,市領導多次現場調研和指導,并強調要狠抓集雨工程建設,把集雨工程建設納入到城市建設之中。為推進雨水利用工程建設,相關部門編制完成了有關技術標準與規范7項。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各類雨水利用工程2150處,其中城鎮雨水利用工程1050處。2013年 2014年又新建23座立交橋下雨水調蓄池,蓄水能力新增近13萬立方米。此外,北京市城鎮地區2.2萬公頃的公共綠地、市政人行步道透水地面鋪裝等,為減少地面徑流、促進地下水入滲也發揮了極大作用。2013年全市雨水綜合利用量達1.83億立方米,其中城鎮利用量1.04億立方米,農村利用量7937萬立方米。
建筑小區、公共建筑雨水收集利用。將屋頂、主干道路硬化面積的雨水進行收集,收集的雨水匯集到雨水收集池中,用作小區綠地灌溉、道路噴灑。
學校雨水收集利用。例如,北京市第十四中學在操場修建環形溝,將操場、屋頂和路面雨水收集至蓄水池,用于操場澆灑和綠化。
廣場、公園雨水收集利用。在人行步道、休閑廣場、自行車道、露天停車場等鋪設透水地面,綠地建設成下凹式綠地,并將園內建筑屋頂等硬化面積形成的雨水徑流匯集于人工湖等雨水收集利用裝置,用于綠地灌溉、景觀環境等。
雨水滯、蓄利用工程。利用河湖、坑塘等,在洪峰期,滯蓄調控雨洪排放時序,有效削減排洪峰值,減輕城市排水壓力。例如,壩河千畝湖雨水利用項目,建蓄滯洪濕地,削減壩河、亮馬河洪峰,緩解下游排水壓力,實現蓄洪與水資源利用的雙重功能。來源:廣東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