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佳
如何保證群眾飲用水安全?省人大代表呂華提交的關于在我省推行分質供水的建議引起關注。
“目前最快捷、最經濟、最有效的路徑就是在末端(即從小區到居民家水龍頭最后一公里),以用水單位為區域單位,實行分質供水。根據‘優質優用、低質低用’的原則,把不同品質的水根據用途和需求的不同,通過不同的管道、不同的價格供給居民,即把居民一般生活用水(自來水)和直飲水(打開水龍頭可直接飲用的凈水)分開供應。”呂華表示。呂華在調查中發現,市場所售桶裝水一般每噸折價約700元到2000元,有的甚至高達3000元,這是普通老百姓難以承受的。而據成都市區已建成的兩個直飲水項目測算,建設單位的直飲水水箱和管道每平方米50-60元,500戶人家的小區投資為300萬元,每噸直飲水價格約為300元,以一個三口之家計算,每月用直飲水做飯燒開水約半噸,花費僅150元左右。
據此,呂華建議,政府扶持發展民營供水企業實行分質供水。比如可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以市場化為基礎、讓專業的供水公司從事專業服務并實行終身負責制。可先在一些新建的城市規劃區、住宅小區或部分中小城市投入試點。政府也可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由專業運營公司采用投建營一體化的方式提供服務,政府給與適當補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