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水自珠江來 多方合力保澳門無憂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2-15  瀏覽次數:388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徐艷清、阮明藝):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紀念日。自澳門回歸15年來,從珠江上游的貴州、廣西到下游的廣東,都齊心確保了澳門的供水安全。澳門淡水資源匱乏,加上土地資源有限,不具備條件興建大型蓄水庫,因此超過95%的原水(取自天然水體或蓄水水體用作供水水源的水)主要依靠內地供應。

不少澳門人都記得,2005年冬天,澳門發生了極為嚴重的水資源危機。澳門自來水咸度曾高達每公升600毫克以上,而國家標準為250毫克,這一情況嚴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社會上一度出現了搶購瓶裝水現象。而此后一直到現在,澳門并未出現過類似的現象。但澳門市民楊月紅對2005年冬天的那段歷史仍記憶猶新。“那時水很咸,都不能喝,要買礦泉水喝。買來煮飯和飲用。2005年那一年過了年水還有一點點咸,但后來就沒有了。”

另一位澳門市民張太太也記得當時的情況,并慶幸澳門現在水質良好。“當時覺得自來水都好咸,煮飯煮湯煮水都不能喝,覺得很咸,當時買了臺飲水機,將自來水稀釋,現在不需要這飲水機了,因為現在的自來水都不咸了。”

2005年冬到2006年春的這段歷史給澳門回歸后的對澳供水敲響了警鐘。導致自來水變咸的是一種名為咸潮的天然水文現象,多發生于河口地區,河道上游來水減少等因素使海水沿河口向上游倒灌,導致淡水河咸度上升。而如何處理咸潮的問題考驗著內地與澳門。

如何合力解決燃眉之急?珠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通過協調珠江流域省份的水利部門進行精密的“壓咸補淡”部署,從上游的龍灘水電站等骨干水庫調動了7.6億立方米的庫容至珠澳地區的取水口,歷時18天,涉及貴州、廣西和廣東三個省區,調水線路長1336公里。這是珠江流域第一次大規模遠程跨省區調水,也是全國首例。其后每年均持續實施的水量調度工作行之有效,成功地解決了咸潮威脅的燃眉之急。廣西龍灘水電站常務副廠長張強表示,龍灘水電站每年都努力幫助改善下游水質、抵御咸潮。“在珠江水利委員會的指揮下,充分發揮我們大庫、龍頭水庫的作用,在汛期把水攔截下來,使洪水資源化,在枯水期,把水按照下游的需要,每年執行珠江水利委員會枯水期調水令的要求,向下游放水,改善下游的水質,抵御咸潮。”

貴州和廣西的“遠水”能夠在特殊時期幫助解決“近渴”,關鍵還在廣東。內地對澳供水的設施主要位于珠海。廣東省對澳門供水主要靠從珠海竹仙洞水庫通過輸水管以自流方式輸入澳門。一方面,內地對澳門供水的量需要保證,另一方面又要抵御住咸潮襲擊。可喜的是,自2006年枯水期開始,澳門的自來水咸度一直維持在優質的綠色低咸度級別,平均咸度低于每公升五十毫克。澳門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表示,這種“風平浪靜”得益于澳門特區與廣東省雙方付出的共同努力。“我們也加強了跟廣東方面的供水合作,2006年在粵澳聯席會議下設立粵澳供水專責小組,2007年簽訂了《粵澳供水合作框架協議》。在這種合作的基礎上,我們先后擴建了珠海的平崗泵站,增建第三條對澳輸水原水管,還有跟廣東省在珠海建立了竹銀水源系統,令澳門的供水安全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黃穗文提到的“平崗泵站”與“竹銀水源系統”都是保障對澳供水的重要手段。平崗泵站遠離出海口,受咸潮影響的時間和強度都大大低于珠海其他泵站。擴建后平崗泵站每天提水能力為124萬立方米,而澳門2013年每天的用水量約28萬立方米。而“竹銀水源系統”更是發揮重要作用,2011年竣工的竹銀水源系統工程位于廣東省珠海市,工程由新建竹銀水庫、新建竹洲頭泵站及輸水管道等組成。

值得一提的是,“竹銀水源系統”中的“竹銀水庫”在澳門可謂家喻戶曉。該工程為保障澳門供水的安全和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以2011年為例,當年的12月份珠海竹洲頭及平崗泵站曾經由于咸潮上溯連續20多天無法取水,竹銀水庫及時發揮作用,使澳門能夠安然渡過咸潮。珠海水務集團供水業務部主任王杭州介紹說,竹銀水庫的庫存能夠確保咸潮來襲時珠海與澳門的供水安全。“泵站取不到水沒問題,我們靠水庫,加了一個竹銀水庫后,整體上對珠澳供水的庫容基本上多了一倍,基本上可以足夠我們珠澳差不多用兩個月的水量。”

2008年以前,廣東省對澳門供水已有兩條直徑一米的輸水管運行。2008年12月,第三條供澳原水管通水,這意味著珠海對澳供水管道輸水能力從每日的22萬立方米提高到50萬立方米,可滿足澳門到2020年的遠期需水量。目前,第四條供澳原水管的建設也已經提上日程。澳門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介紹說:“未來的保障,我們爭取在粵澳合作的層面完善供水設施,包括我們會爭取在2016年建成第四條對澳原水供水管,進一步保障澳門的供水,而且為澳門未來發展提供一個基礎。”

居安思危方能長久。為了更長久保障澳門供水安全,澳門特區政府出資八億元人民幣援建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關乎流域關鍵性水資源配置,對促進澳門以至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供水安全,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二十項前置審批條件全部通過,預計今年底可開展項目建設。澳門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高度評價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的重要意義。“要長遠根治咸潮,國家通過了建設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這是保障澳門以及珠三角地區供水安全的一個長遠根治方案,澳門政府一定會全力支持建設,為建設優質生活圈做出貢獻。”

近10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澳門整體用水量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年均增長率達4%。澳門用水量上升的趨勢仍將延續,在內地與澳門的共同努力下,珠江水將更好地滋養澳門。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