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日前在上海市水務系統獲悉,為實現水廠的規模經營和技術升級改造,自2003年實施集約化供水改革以來,截至目前累計關閉了中小水廠152座,內河取水口101個,深井179口,基本實現除崇明外的郊區集約化供水目標,明年將全面完成崇明三島的集約化任務。
實際上,上海早在2000年時就已經開始進行水務體制改革,而今年恰好是試點工作的收官之年。據上海市水務局副局長陳遠鳴說,雖不缺水資源,但因歷史原因,上海市的水務管理曾長時間處于散亂狀態,最多時上海曾同時有過400多家水廠,設備和工藝比較簡單落后,水質難以得到保證,產銷差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居民、尤其是鄉鎮居民的生活質量。
記者在上海浦東威立雅自來水有限公司采訪時,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為在浦東新區實現集約化供水目標,這家合資公司從2008年開始,一共花了五年半時間,才完成了對12家鄉鎮水廠納入統一管理范圍的切換工作。集約化整合后,公司負責供水的面積是672平方公里,在這個區域內,一改過去全人工的工作方式,通過自動監控系統。(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