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1月3日下午,洛陽市市委常委議事會議召開,市委書記陳雪楓主持召開聽取故縣水庫引水項目推進情況匯報。會議提出,今年年底前故縣水庫引水項目開工建設;2016年9月底前,項目建成并投入運行。洛陽為何從100多公里以外的洛寧縣故縣水庫引水?該水庫的水質如何?引水工程建成后對于洛陽有什么意義?日前,記者前往故縣水庫進行了探訪。
探訪|群山環繞碧水藍天,水庫水質接近I類標準
10日下午,記者驅車前往洛寧縣故縣鄉故縣水庫探訪,還未到時記者下車站在遠處眺望,只見故縣水庫被群山環繞,宛如一塊精美的碧玉,水庫里的悠悠碧水與藍天白云相映生輝。
“故縣水庫共有28條細流從兩岸匯入庫區,15萬畝的水面,比西湖還大!”洛寧檔案局書記曲麥旺說,水庫中的峽谷將故
縣、范里兩個盆地相連,形成了類似“糖葫蘆”的水面特征。
曲麥旺告訴記者,故縣水庫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越國重臣范蠡辭官后,攜西施泛舟五湖,當他們到達故縣時,被此處的靈山秀水吸引,西施忍不住在此沐浴,這也是水庫中“西施湖”名字的由來。“這個傳說從上游三門峽盧
氏縣的范里村就可見一斑。”
據故縣水庫水利樞紐管理局負責人介紹,水庫20世紀90年代初投入使用,是國家“七五”重點工程,而且水庫以防洪為主,兼顧發電、灌溉、供水、養殖等功能,總庫容11.75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5370平方公里,水質一直保持在II類優標準,接近I類標準。
溯源|地下水開采受限制,其他水庫水質比較差
洛陽市周邊有三座大型水庫,即小浪底水庫、陸渾水庫以及故縣水庫,陸渾水庫是洛陽市水源地,為何又選擇故縣水庫作為洛陽的主要水源地?
對此,洛陽市水務局副局長張洪恩表示,目前洛陽市城區綜合日供水能力72萬立方米,供水水源主要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下水占83.3%,地表水僅
占16.7%。“地下水主要由地表水補給,但隨著城區供水任務增大,如果仍以地下水為主要水源,過量開采地下水將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區域性漏斗狀凹面,引發次生災害。”
據了解,洛陽市水資源配置的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地表水利用量和地下水開采量各占50%;到2030年,地表水利用量
占用水總量的2/3,地下水開采量限制在1/3。洛陽市現有供水能力已不能滿足需要,需要增加新的供水水源。“小浪底水庫、陸渾水庫水質為Ⅲ類,只有故縣水庫水質優良,同時故縣水庫大壩建設時,還預留了取水口,為取用水庫水源做好了工程準備,因此,故縣水庫已成為洛陽水源地的唯一選擇。”張洪恩說。
洛陽有仨大水庫,為啥相中“故縣”
供水能力連年下滑陸渾水庫
已建成運用的一期工程設計引水能力是12萬立方米/日,設計年供水能力4380萬立方米。但由于陸渾水庫鉬含量超標,近期需由關林水廠補充水源稀釋處理,這就導致陸渾水庫向城區供水有限。“2012年實際引水1311萬立方米,占供水能力的30%;2013年實際引水825萬立方米,僅占供水能力的19%。”
引黃分配指標限制小浪底水庫
雖然有引黃入洛工程,但受引黃分配指標限制:黃河干流取水許可指標3.41億立方米,耗水指標2.55億立方米。小浪底南岸灌區規劃用水1.37億立方米,主要用于農業灌溉,剩余的1.18億立方米主要用于新安縣引黃一、二期,孟津縣城供水和吉利區供水等,引黃指標已經用完,基本不能向市區供水。
工程|投資16.65億元,日供市區用水31.2萬噸
記者從洛陽市水務局了解到,故縣水庫引水工程項目概算投資16.65億元,起點位于故縣水庫大壩泄洪中孔下游,終點位于高新區延秋村(主要分為上下兩段,上段為故縣水庫至興華峪,下段為興華峪溝口至高新區延秋村),工程線路總長105.08km,設計日供水量43.2萬立方米。“沿線洛寧規劃供水規模5萬噸/日,宜陽規劃供水規模7萬噸/日。”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其余31.2萬噸/日的供水量將全供給洛陽市區。
據了解,目前市發改委已對項目建議書進行了批復,洛陽市政府向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報送的關于將故縣水庫調整為飲用水水源地的請示也已獲批。今年年底前將開工建設,預計2016年9月底前可建成并投入運行。
洛陽市政府有關負責人稱,建設故縣水庫引水工程,可減少地下水開采,提高供水質量,提升群眾飲水安全水平,有利于改善用水結構,優化水資源配置,可以為洛陽市長遠發展提供供水保障。
相關鏈接
水質等級劃分標準
一類水質:水質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處理,地表水經簡易凈化處理、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飲用者。
二類水質:水質受輕度污染。經常規凈化處理(如絮凝、沉淀、過濾、消毒等),其水質即可供生活飲用者。
三類水質: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
四類水質:適用于一般工業保護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五類水質: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超過五類水質標準的水體基本上已無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