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車站兩個股道中間工作,要經得起夏天的桑拿,也要經得起冬天的冷風
繼蹲點鄭州火車站值班站長“助理”后,河南商報記者仝存瑞又來到鄭州火車站供水車間,當上了一名“給水員”。
給水員是干嗎的?這么說吧,你坐火車時泡面、泡茶接的熱水,就是他們輸送到火車水箱里的。
上崗前,伙計們說這是站里最苦最累的崗位;體驗后覺得,伙計們真沒騙人。
河南商報記者 仝存瑞/文 侯建勛/圖
講述
那剛來得及抽一口的煙
回到4站臺南段的休息室,老李點上一根煙,剛抽上一口,還沒來得及坐下,就趕緊將煙摁滅—又有車要來了。
這時是11月7日下午5點36分,之前的三個多小時,老李從作業區返回休息室兩次,休息時間加在一起,不超過20分鐘。
老李今年52歲,干給水員三年。他和鄭州火車站供水車100多名給水員分四班倒,負責給列車“解渴”。
供水車間黨總支書記荊自瑜說,鄭州站一天一夜共停靠310多趟車,大約5200節車廂需要加水,平均一節車需要加水一噸。給水員一個班是12個小時,算下來大約80個人要負責這5200噸左右的上水量。
安坤今年27歲,是3站臺5道和4站臺6道間作業區區長。他說,能抽上一口煙,這表示還不是真的忙,“一到春運,在作業區待上五六個小時也有可能。”
安坤說,現在的供水崗位是“純和尚作業”,一水兒的大老爺們兒,伙計們不少都是煙民,當然,作業時絕對不允許抽煙。
煙在這里,某種意義上能起到提神的作用。荊自瑜說,特別是夜班的伙計們,從頭晚7點半干到次日上午8點半,“十個小時看體力,兩個小時看毅力。”
體驗
那總也“走不完”的路
換上警示馬甲、戴上安全帽,11月7日下午2點01分,河南商報記者和安坤一道來到4站臺6道作業區。2點06分,K630次列車進入站臺,給水作業開始。
鑰匙插到閥門上,用力擰半圈,開水;排出存水后,折一下膠管防止浪費,走到注水口處,腿部發力,手臂用勁,將水管插上;注滿水后,拔掉水管,關掉閥門,把膠管頭部插回原來的位置,擺正膠管。
說起來挺簡單,可操作起來,并不簡單。往注水口插倒沒問題,拔的話,第一次鞋濕了,第二次褲腳濕了。用鑰匙開閥門,第一次費老大勁沒擰開,第二次、第三次后,右手掌被硌出倆紅印。
大概一個小時以后,腳開始疼,然后酸痛感上升到小腿,再到膝蓋。一直到下午6點多,中間共休息三次,總共休息約半個小時,每次回到休息室,一屁股坐到沙發上,吸上一口煙,爽啊……伙計們說,行走里程最多的伙計,一個班差不多要走36公里。
感慨
“現在比以前好得多了”
動車和高鐵要好得多,可衛生間排污通道裸露的列車就有點兒“不像話”了。有些排污通道,離注水口僅有二三十厘米,那個味兒啊……伙計們說,已經習慣這個味道了。“現在比以前好得多了。”伙計們說,曾經是“車窗酒瓶砸,股道玻璃碴”,現在車玻璃打不開,好多了。
沒有改變的,還是相對惡劣的環境,特別是冬天和夏天。夏天蒸得慌:伙計們說,作業區內溫度得有四五十攝氏度,一個班下來,不知道蒸了幾次桑拿。
冬天同樣不好過,冷風、冷冰冰的水、地上的冰……有伙計對我說:你來得不是時候。即便如此,9日晚,穿著棉襖的我在作業區轉了一圈,肚皮都是涼的。“又到最艱苦的時候了。”昨日上午,荊自瑜說。
欣慰
平凡中的堅守
帶來多項榮譽
昨日上午8點,供水車間辦公樓外,點過名后,總領班張玉成帶領伙計們,開始堅持了22年的儀式:唱《給水員之歌》、宣誓。
“情絲緊系著鐵道,面帶熱情的微笑,心緒縈繞著水道,汗水揮灑出辛勞……光榮的給水員,旅客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榮耀……”伙計們一邊說著臟險苦累,一邊又義無反顧。
讓伙計們欣慰的是,平凡中的堅守,也帶來了收獲。辦公室的榮譽墻上,展示著供水車間榮獲的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等榮譽稱號。